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in Music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
1. 学校音乐课堂中中国传统音乐教学概况
学校传统音乐教育的完整概念是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之一,学校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它不仅是学生学习普通知识主要渠道,更是各民族或地区文化传承最重要的领域。音乐作为文化传递的重要工具,学校音乐课堂就是给学生传递中国传统音乐知识和文化的场合。中小学学生作为学校音乐学习的主力军,从小学开始进行传统音乐的学习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对传统音乐的兴趣,能够在之后的音乐学习中把中国传统音乐放在首要的地位,而不是对传统音乐评论土俗等令人心碎的字眼。
传统音乐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是培养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了解传统音乐,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了解时代背景、历史故事等等,每一首值得被后人传唱的传统音乐都有其丰富的内涵和价值,留给后人细细品读和学习。
1.1. 中国传统音乐概述
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 中国传统音乐发展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有文字载入的历史已有五千余年,它是人类古老文化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是东方古老文化的代表。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加久远,据考古发现,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骨笛距今近八千年,说明中国古代音乐文化至少已有八千余年的可考历史。在中华大地广袤复杂的地貌、气候等因素形成了各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多样性,为培植中国传统文化与各地民间音乐提供了丰富的土壤。五十六个民族独特的文化、历史、语言、风俗、音乐也异彩纷呈,积累了大量的艺术品种,历经几千年延绵不绝的传承与发展,中国民族音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为我们留下丰富的民族音乐遗产,形成了我国民族音乐的珍贵瑰宝[2]。最早在商周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形式和理论体系。随着历史的发展,汉朝时期出现了“五音”说和“七声”说,唐朝时期出现了“十二律”和“五声十二律”等理论。宋代时期,出现的大量的音乐家和乐曲形成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形式和风格。明清时期,中国传统音乐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演变。清代时期的乐曲丰富了音乐的内容和形式,推动了音乐理论的发展。
1.1.2. 中国传统音乐分类
传统音乐的划分最早见于中国音乐研究所编写的《民族音乐概论》,大致划分为五大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但大多数音乐院校在教学中把歌舞音乐并入民歌于是就变成四大类:民歌、民族器乐、曲艺(即“说唱”)音乐、戏曲音乐[3]。
1.2. 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在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不受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2.1. 学校课程设置单一
学校对音乐学科的不重视导致了音乐课程被逐渐压缩的现状,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音乐课程的教学使得音乐课程授课方式单一,学生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学习也是随之减少。
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专业音乐教育,西方音乐教学基本上实现了系统化、规范化,便于教、易于学、乐于听,正是因为这个导致在学校课程教学中中国音乐教育目前已是“西化”占据主要地位,在音乐教材中西方的艺术歌曲内容更为充足,与此相对照的是,中国传统音乐却基本上作为一种简单介绍式描述为“中国传统音乐概论”。
学校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课程设置过于单一,以至于中国传统音乐在课程中的占比远远不如西方音乐课程内容。例如人音小学音乐教材中,对于中国传统音乐课程材料的占比并不大。
1.2.2. 学校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视较少
目前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我国音乐课程在学校教育中还是不占主流地位,没有得到该有的重视,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对音乐学科认识都不够充足,经常有音乐课程被其他主课替代的情况。
我们国家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一直在倡导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传统音乐也进入了中小学课堂。但是反观多年后的今天,发现传统音乐依旧曲高和寡,原因是人们没有树立正确的传统音乐文化价值观,缺乏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中国传统音乐在学校音乐中数十年如一日,虽然早有呼吁发展的声音,但这么多年一直不温不火,不仅是在学生教材上,抑或是在教师上课的侧重点中,都不占有重要的地位。
1.2.3. 学生音乐素质较差
虽然目前中小学学生基本上对于音乐有较浓的兴趣,但是大家对于音乐的了解比较浅显普遍,兴趣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歌曲舞蹈方面,例如流行音乐、街舞等等,现代化的音乐对该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更有吸引力,而与之相比中国传统音乐则被大众所忽略,大多数学生对于中国传统音乐不甚了解,平常也极少有兴趣对传统音乐进行欣赏品鉴,音乐素质差。
正是在这样中国传统音乐在学校课程中式微的情况下,更进一步以小学音乐课为例子研究中国传统音乐在学校音乐教学中的现状,能够深入地了解学校音乐课程中学生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学习,同时能够更好地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
1.3. 学生学习中国传统音乐的意义
学生作为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人,学习中国传统音乐不仅是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渠道之一,也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等方面也有所提升。
1.3.1. 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
我国传统音乐凝聚了各民族的文化精神,可以表达人的内心情感。将传统音乐融入现代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既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能力。同时,对传统音乐的学习和感悟还能够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从而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音乐感悟能力,让他们能够深刻地领略音乐的艺术价值,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4]。
1.3.2. 拓宽学生对于学习音乐的视野
学习音乐不仅仅是提升自身音乐素养,学生年纪较小,对于音乐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入,通过在学校音乐课堂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学生能够了解更多有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内容,拓宽音乐视野,使学生能学习到更多中国传统知识。
1.3.3.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新课标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包含文化理解,学生通过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等途径了解、欣赏、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优秀的传统音乐形式、音乐作品,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内涵,更深刻地感受中国元素,从而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以及现实意义。让学生在音乐课上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学生为身为华夏子孙而自豪,增强自身民族使命感、国家责任感。
1.3.4.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在音乐课堂中重视中国传统音乐不仅有利于丰富教材内容,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对传统民族音乐的陌生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促进音乐课堂效率的提高。
2. 提升中国传统音乐内容在学校音乐课堂的方式
2.1. 提高音乐教师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音乐素质
大多数现阶段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了解不够透彻,西方的音乐教学模式是占据目前学校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老师在进行学习和培训中多为学习西方音乐教学的内容,对于中国传统音乐认识少、学习不够。通过提高音乐教师的音乐素质,提升自身相关内容的教学水平,学生在老师的带动下能够汲取更多全面的准确的中国传统音乐的音乐知识。
2.2. 教师转变学习方式,改变教学内容
目前中小学音乐教材中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内容较少,教师可以把中国传统音乐的知识与其他音乐相结合,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们对于中国传统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或是用中华传统音乐丰富音乐课堂内容,增添色彩、活跃课堂氛围,使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手段,改变学生对传统音乐教学的刻板印象。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了解中华文化传统中学习音乐知识,还能在学习音乐中深刻认识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既能提高对于中国传统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构建高质量的音乐课堂,又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承意识,从而促使学生深刻体会学习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3. 教师将传统音乐融入学校课外活动
教师还可以增加有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能在课堂之外也能学习有关于传统音乐的知识。比如通过社团活动,学生参加民乐团等活动学习传统音乐,或是举办传统音乐相关的歌唱/器乐校园比赛,学生在竞技中欣赏和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通过以上两个方式进行课堂活动,中国传统音乐的学习一定会在学校音乐课堂中得到有效的开展。
有人说在西方音乐进入我们的现代教育体制中并占主导地位的时候,我们的年轻人对民族音乐的感受力退化了,甚至消失了。为了改变民族音乐在我国音乐教育中的附属地位,使民族音乐在自身文化内部得到系统的传承,我们应当唤醒人们的“本土音乐文化意识”,积极寻求对策,增强现今学校民族音乐教育的活力,使民族音乐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5]。
Conflicts of Interest
The authors declare no conflicts of 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