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tudy on C-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Terms Based on the Skopos Theory
—Taking the Report of the Twentieth Congress as an Example ()
1. 研究背景
《二十大报告》涉及中国政府过去一年里在各个领域工作成果的总结,以及未来一年工作的部署和展望,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教卫生、外交、国防、民生等各个领域,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国情、政策及发展动态最权威的信息来源,备受世界关注[1]。在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背景下,二十大报告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一条具有包容性的途径,是党的重要政治文献,其英译为国际社会提供了直接了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通过英译报告,中国能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弘扬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有力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进行《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其中蕴含的与中国国情紧密相连的特殊政治术语。这些术语的翻译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对外宣传的效果以及国际形象的构建。译者面临着中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重大考验,因此,精准翻译这些关键术语成为其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目的论强调翻译的目的性和功能性,与二十大报告翻译的实际需求相契合,该理论可以为政治特色词汇的翻译提供有效的指导原则和策略。本文拟在目的论的指导下,以《二十大报告》之中的词汇为语料,探讨译者如何在目的论指导下,将恰当的翻译策略运用到政治文本的翻译中。旨在向国际社会准确传达我国的政治主张与发展意图,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2. 目的论概述
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于20世纪70年代在德国横空出世。其公认的创始人主要为赖斯(Katharina Reiss)和费米尔(Hans J. Vermeer)。翻译界的这两位大人物所提出的目的论,归于功能翻译理论的类别,为翻译界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他们启发着后人,使得目的论得以不断发展[2]。目的论是功能翻译学的一个分支,它的出现打破了译者一贯坚持的原文需与译文对等的陈旧方法。
目的论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有一定的目的,翻译也不例外,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方法,强调了译文的可接受性,译者要达到预期目的就要根据实际的环境选择最优的翻译行为及方法。目的论包含三个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诚原则。目的原则:翻译应该以译入语读者所期待的方向进行活动。连贯原则: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原则。忠实原则:原文与译文之间要有语际一致性。在三个原则中,目的原则居于首要地位,其他两个原则都必须遵循目的原则。
3. 二十大报告中的词汇特点
政府工作报告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多方面的内容,是我国重要的对外宣传资料,具有明显的信息类文本特征,其主要目的是进行信息的传递[3]。政府工作报告作为重要的政策文件,需要准确传达政府的工作思路、目标和措施,其中的四字成语和缩略词等,在表达上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简洁性,且往往具有特定的含义和背景,是政策领域内的专业术语,可以体现报告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认同感以及在有限的篇幅内高效传递信息,避免冗长和繁琐的表达。
(一) 中国古典的四字成语
报告中存在大量古典四字成语,这些成语源自中国经典文献,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和深刻的哲理,通过生动的比喻、简短的形式表达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历史背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精确性。如:风雨无阻、刻舟求剑、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
(二) 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词汇
报告中有许多新时代的新词语,它们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产生,反映了当前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特征,也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精准扶贫、一带一路、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打虎、拍蝇、猎狐、依法治国等。
(三) 特有的数字缩略词
报告常涉及到数字缩略词,这类缩略词以简洁的形式高度概括了复杂的政治概念或政策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从字面来看译入语读者无法完全理解,如:四个意识、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四风、九二共识等。
(四) 特有的地域缩略词
还会出现一些中国的地域缩略词,通过简短的词汇组合,快速准确地指代特定的地理区域,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东三省等。
4. 《二十大报告》中特色词汇的翻译策略
确保《二十大政府工作报告》中特色词汇的翻译既忠实于原文含义又保持通顺流畅,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本文旨在从该报告中精选若干典型例子,并在目的论的理论框架下,采用直译、意译、音译等策略,深入剖析这些词汇的翻译过程以期为实现政府工作报告的精准翻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 直译
从东汉时期开始,中国就开始了大规模的佛经翻译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一些译者倾向于采用直译的方式,即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词汇、语法和句式结构,以便读者能够直接理解原文的含义,这种翻译方式在佛经翻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对后世的翻译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直译,即译者在翻译时,既忠实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但并不是机械地逐字翻译。通过直译的翻译策略来表达政治类文本的信息,事实上有助于译入语读者充分理解原文的文化特色,也能够完整的保留原语言的风格特点。直译是再现政府工作报告的文化特色的重要手段,符合翻译目的论中的忠实性原则。
例1:
原文:当时,党内和社会上不少人对党和国家前途忧心忡忡。
译文:Back then, many people, both in and outside of our Party, were worried about the future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忧心忡忡”,固定的汉语成语表达,出自《诗经》,意为十分忧愁。在译文中需要将其核心含义——忧愁表达出来。译文使用“be worried about”动词短语对四字词语进行直译,将整句话衔接起来,忠实表达出了原文的忧愁之意,同时也符合目的论中的忠实原则,充分考虑了两种语言之间信息传达的需要。
例2:
原文: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译文:It is imperative that all of us in the Party never forget our original aspiration and founding mission.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典型的中国特色四字词语,政治色彩浓厚。在翻译此类词汇时,译者应当遵循目的论原则。在这两个四字词语中,动词是“不忘”和“牢记”、宾语是“初心”和“使命”,理清结构关系后,翻译起来就会更加流畅,译文中对初心和使命的翻译——“original aspiration and founding mission”实际上是采用了直译的策略,对于初心和使命译者需将其完整忠实地表达出来,以便于译入语读者理解中国的决心,而且同时也保留了原文特有的政治色彩。
(二) 意译及加注
意译作为一种翻译策略,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翻译活动。在中国,意译的起源与佛经翻译密切相关;在全球范围内,意译则是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产物。随着语言学和翻译理论的发展,意译得到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和发展。
意译即翻译时不拘泥于原文的句法或者结构,而是根据整体的文章内容的大概意思来解释,对原文的深层含义和隐藏含义进行翻译。意译的翻译策略能够使译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避免生硬的翻译,译者可以自由灵活的处理词汇或句子结构。
例1:
原文:四个全面
译文:The Four-Pronged Comprehensive Strategy
[The Four-Pronged Comprehensive Strategy is to make comprehensive moves to build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deepen reform, advance law-based governance, and strengthen Party self-governance.]
“四个全面”是中国政治政策的缩略词,倘若将其简单翻译会造成误解,因此不仅要对其进行简单的意译,还要在此基础上加以解释,可以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还可以让译入语读者充分了解原文内容和政治知识。
例2:
原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译文: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are invaluable assets.
“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意为“清澈的水流和葱郁的山林”。这个表达通常用来形容自然环境的优美和清新,强调水的清澈透明以及山林绿意盎然的美好景象。“金山银山”通常用来比喻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直接译为“Gold and Silver Mountains”,就无法传达其在中国文化中的深层含义,所以在此处意译为“invaluable assets”,展现原文的真实含义。
(三) 省略
省略源于古代汉语的修辞和文献注解的实践,随着汉语语法学的发展而逐渐成熟,并在现代语言学和翻译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研究。省略指的是在翻译过程中,将原文中某些在目标语言中已经具有相同意义或者不言而喻的词汇、短语或句子成分省去不译,以避免重复,使表达更加简练、紧凑、清晰。在翻译过程中,省略的应用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指代关系明确程度以及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报告中经常会使用一些意义相近且结构也相似的词语表强调,但是翻译时需有所省略。
例1:
原文: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敢抉择,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团结带领……
译文: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fully assessed the situation, made resolute decisions, and took firm steps.
原文中一连串使用了四个四字词语来强调中国共产党不惧困难勇敢前进的决心,实际上,几个词语语意重叠,例如“攻坚”和“克难”都有克服困难的意思。因此在英译时需挑出句子的核心含义,“assessed”“resolute”两个单词可将“审时度势、果敢抉择”的含义表达清楚。而锐意进取、攻坚克难,采用“took firm steps”简洁处理和表达即可。
例2:
原文:脱贫攻坚
译文:poverty alleviation
“脱贫攻坚”一词内部含有语意重叠的关系,“脱贫”和“攻坚”都表达了摆脱贫困之意。根据连贯性原则,译文必须保持语内连贯,译者需要采用省略法,将其译为“poverty alleviation”,准确传达原文信息。
(四) 增添
捷克著名翻译理论家Jiří Levý(吉里·列维)在1967年提出的“MINIMAX STRATEGY”就强调了翻译中输入/输出的合理关系和源语/目标语表达手段在语篇上的高度等值。这种理论框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增添的形成和发展。
增添,即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适当在翻译过程中增加一些单词、短语或句子,使得翻译的内容更加合乎情理、表达流畅。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经常有一些省略现象,为了更清楚地表达《二十大报告》之中的原意,翻译时要对不可缺少的关键信息增添一些说明,忠实传达原文含义。
例1:
原文:动态清零
译文:A dynamic zero-Covid policy
尽管经历过疫情的中国人民基本都知晓“动态清零”的含义,但译入语读者却并不一定知道其确切含义,译文对原文做了一些增添,表明它是一项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政策,以准确传达信息。
(五) 音译
音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孔子提出的“名从主人”原则,并在佛经翻译时期得到了广泛实践。音译,即译音,是在目的语中找到与原文词汇发音相同或者相近的语音表示出来的翻译策略。二十大工作报告中有一些需要音译法去处理的词汇,例如:
例1:
原文:“枫桥经验”
译文:“Fengqiao model”
“枫桥”是浙江省绍兴市的一个小镇,在20世纪60年代初治安较为杰出,因此出现了“枫桥经验”一词。翻译时,直译地名可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避免因误解或混淆而导致的信息传递错误。
5. 结语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政治文本的翻译呈现出良好的研究态势,拓宽着学者们对外翻译宣传研究的视野,翻译宣传研究更加成熟。而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中国官方宣传文件,具有权威性和真实性。如何将中国政治术语准确翻译成英语,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政治术语的对外传播深受本国和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历史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现实政治形势等因素的影响,这对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
在目的论视角下,直译与意译各有其适用性和效果。直译能够保持原文的准确性和严谨性,但可能导致译文生硬、难以理解;意译则能够使译文更加自然、流畅,但可能导致原文信息的丢失或扭曲。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直译和意译策略,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同时,也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语言和文化环境,
本研究从目的论出发,将直译、意译等结合起来研究二十大报告英译,这些策略也可以为政治文本翻译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国内外学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有助于学者们深入了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Conflicts of Interest
The author declares no conflicts of interest.
Appendix (Abstract and Keywords in Chinese)
基于目的论的中国特色词汇英译研究——以《二十大报告》为例
摘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和国际地位的大幅提升,国际国内形势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二十大报告的翻译工作,作为传递中国政治理念和发展蓝图的关键环节,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其英译对于中国形象的塑造和国际共识的增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目的论视角出发,遵循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诚原则,以《二十大报告》为原语料,深入分析和研究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特色政治词汇,并探讨其适宜的翻译策略,例如直译、意译等,以期更准确地理解和翻译政治类文本,全面介绍中国的发展计划,展现一个客观、真实的大国形象。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目的论,翻译策略,直译,意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