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in Colleges

Abstract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teaching qua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construction of a scientific, comprehensive, and operable monitoring system for English teaching qua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significant for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ensuring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 and promoting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nitoring system for English teaching qua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thoroughly analyzing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unctions, and current status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this paper proposes principles, core elements,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for building a monitoring system for English teaching qua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English teaching quality in colleges.

Share and Cite:

Yu, P. (2024)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in Colleges. Open Access Library Journal, 11, 1-11. doi: 10.4236/oalib.1111723.

1. 引言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英语在国内外的职业发展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很多国际化企业、外资企业以及高端职位都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因此,掌握英语能够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增加更多选择。

高校英语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与国际接轨的语言能力,还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关键环节。通过高校英语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质量是教育活动的核心,也是高校英语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学质量监测作为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能够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供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同时,教学质量监测还有助于教师自我反思和成长,推动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创新。虽然许多高校已经建立了英语教学质量监测体系,但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包括监测指标不全面、监测方法不科学、监测结果反馈不及时等。此外,随着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学模式的不断变革,现有监测体系在适应新变化、满足新要求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监测体系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2. 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理论框架

教学质量监测体系是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通过持续、系统的观察和评估,旨在提升教学质量。本部分将深入探讨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的概念界定、内涵与外延,为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2.1. 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的概念界定

教学质量监测体系是确保高校英语教学质量持续提升的关键工具。它涵盖了从监测目标的设定到教学质量改进的全过程,旨在通过全面、系统、科学的监测机制,为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2.1.1. 教学质量监测的定义

教学质量监测是指对教育过程中涉及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要素进行持续、系统的观察和评估,以获取教学质量的信息和数据,为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2.1.2. 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的内涵与外延

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的内涵包括监测的主体、客体、内容、方法、标准等多个方面,旨在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科学的监测机制。其外延则涵盖了教学质量监测的全过程,包括监测目标的设定、监测计划的制定、监测数据的收集、监测结果的分析与反馈等各个环节。

2.2. 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的理论基础

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主要包括教育评估与质量管理理论以及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教育评估与质量管理理论为监测体系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原则,确保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而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则指导了监测体系在英语教学领域的具体应用,确保监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2.1. 教育评估与质量管理理论

教育评估与质量管理理论是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的重要理论基础。教育评估通过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等方面进行评估,为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质量管理理论则强调对质量的全面管理和控制,通过制定质量标准、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实施质量改进等措施,确保教育质量的稳定和提升。

2.2.2. 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是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在英语教学领域的具体应用。英语教学理论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指导思想和原则,而英语教学实践则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和方法,将英语教学理论付诸实践。教学质量监测体系需要结合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制定符合英语教学特点的监测指标和评估标准,以确保监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3. 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的功能

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具有多重功能,包括数据收集与整合、分析与评估、问题诊断与反馈、指导与改进、决策支持以及质量保障与监控等。这些功能共同协作,旨在确保和提升教学质量,为学校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并推动教学改革与发展。

2.3.1. 数据收集与整合

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的首要功能是数据收集与整合。它通过广泛而细致的方式,全面收集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参与度等。这些数据不仅涵盖了学生的学习表现,也包括了教师的教学日志、课程评价等。这些收集到的数据被整合到一个统一的信息库中,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评估。这种全面性和系统性的数据收集与整合,为教学质量监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3.2. 数据分析与评估

在数据收集与整合的基础上,教学质量监测体系进行数据分析与评估。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以揭示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趋势。同时,通过对教学效果、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为教学质量提供科学的评价依据。这种深入的数据分析和评估,有助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为改进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

2.3.3. 问题诊断与反馈

教学质量监测体系还能够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准确诊断,并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体系能够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和缺陷,如教学方法不当、学生参与度低等。这些问题被诊断出来后,体系会及时向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部门反馈,帮助他们了解教学现状,明确改进方向。这种及时的反馈机制,有助于促进教学问题的及时解决,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2.3.4. 指导与改进

教学质量监测体系不仅提供问题诊断与反馈,还能够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的建议和策略。基于数据分析和评估的结果,体系能够为教师提供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如优化教学方法、改进课程设计等。这些建议旨在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体系还会跟踪改进后的教学效果,以评估改进策略的有效性。这种指导与改进的功能,有助于推动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2.3.5. 决策支持

教学质量监测体系还为学校领导层和教学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通过收集和分析教学数据,体系能够为学校提供有关教学质量、教学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学校领导层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政策和计划,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体系还能够为学校提供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建议,推动学校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

2.3.6. 质量保障与监控

教学质量监测体系还具有质量保障与监控的功能。通过持续的监测和评估,体系能够确保教学质量符合既定的标准和要求。对于不符合标准的教学环节或问题,体系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这种持续的监控和评估机制,有助于确保教学质量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保障学生的学习权益。同时,体系还能够促进教学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

2.3.7. 促进教学改革与发展

教学质量监测体系还具有促进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功能。通过收集和分析教学数据,体系能够发现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和不足,为教学改革提供方向和支持。基于这些问题和趋势,体系可以为学校提供教学改革的建议和策略,推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课程内容的创新与发展。这种改革与发展的推动力量,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实现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3. 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的现状分析

在探讨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的现状时,我们首先需要关注国内外高校在这一领域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这些经验和问题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也为我们指明了改进和完善的方向。

3.1. 国内外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监测体系概览

在全球化和国际化的推动下,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确保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各国高校纷纷构建和完善自己的监测体系。接下来,我们将首先探讨国内外高校在英语教学质量监测方面的成功经验,随后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1.1. 国内外成功经验

在国际上,一些知名高校如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都建立了相对完善且运行良好的英语教学质量监测体系。英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制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成立的“英国大学质量委员会”和后来的“英国质量评估机构”(QAA)在高等教育评估和监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英国高等教育机构设立了一系列的评估机制,如课程审核、教学质量监督、学生反馈评估、师资培训和研究活动评估等,旨在实现教育质量的有效管理。英国学院的质量委员会(QAC)负责检查教师执教质量、教学环境和学习资源,确保教育水平符合质量要求。

这些成功案例的经验在于:

全面的监测指标:不仅关注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还注重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评价。

科学的监测方法:采用多种监测方法,如课堂观察、学生自评、教师互评、专家评审等,确保监测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及时的反馈机制:能够及时向教师、学生和学校管理层反馈监测结果,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在国内,一些顶尖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也在英语教学质量监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齐齐哈尔大学等高校通过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实践与研究项目,探索了如何构建有效的英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些高校的成功经验包括:

注重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强化师资培训:定期对教师进行英语教学方法和技能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建立激励机制:通过设立教学奖励、职称评定等措施,激励教师积极参与英语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

3.1.2.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监测体系中,确实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监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首先,监测体系设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监控指标体系的设置可能不够合理,未能充分考虑到不同专业和课程的特点,导致评估结果缺乏针对性。此外,督导员来源单一且人手不足,这限制了督导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使得一些重要的教学问题可能得不到及时发现和解决。

其次,在执行与操作层面,也存在一些挑战。由于职责不清、多头管理等原因,可能导致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出现混乱和推诿现象。此外,形式主义和呆板化的督导方式也可能影响监控效果,使得一些教师感到压力巨大,但未能真正提升教学质量。

另外,监控效果的反馈和使用也是一大问题。有些高校可能过于注重监控数据的收集,而忽视了对数据的深入分析和反馈。这导致监控结果未能真正发挥作用,无法为教学改进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一些高校在职称评聘、年终考核等方面对监控结果的运用不够充分,进一步削弱了监控体系的权威性。

最后,教学质量标准的不完整和评价的片面性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一些高校可能尚未确立以质量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导致教学质量建设的目的不明确。同时,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往往只关注某些方面,未能全面反映教学质量的真实情况,这也会影响监控体系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在多个方面存在不足和问题。为了提升教学质量,高校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监测体系,确保监控指标的科学性、督导工作的有效性以及监控结果的充分应用。

3.2. 现有监测体系的问题诊断

在深入探讨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看到其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也要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监测体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也直接关联到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接下来,我们将对现有监测体系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诊断。

3.2.1. 监测指标的不合理之处

缺乏具体性和针对性:部分高校设置的监测指标过于笼统,无法准确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忽视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在设置监测指标时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导致监测结果缺乏公正性和准确性。

3.2.2. 监测方法的局限性

传统监测方法的局限性:如纸笔测试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听力测试可能受到设备和环境的影响等。

新兴监测方法的挑战:如在线测试、口语测试等虽然具有优势,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技术难题和操作难度等问题。

3.2.3. 监测结果的可靠性问题

偏差和误差:由于监测指标和方法的不合理之处,导致监测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和误差。

人为干扰和主观判断:在监测过程中可能存在人为干扰和主观判断等因素,进一步降低了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需要进一步完善英语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制定更加科学、全面、具体的监测指标和方法,并加强监测结果的反馈和应用。同时,还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和激励机制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从而推动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4. 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的构建

在深入探讨高校英语教学质量提升的过程中,构建一个科学、全面、有效的监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合理的监测体系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准确了解当前的教学状况,还能为教学改进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接下来,将详细介绍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的构建过程,包括其构建原则、核心要素和实施策略。

4.1. 监测体系的构建原则

在构建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监测体系时,以下四个原则至关重要。

4.1.1.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要求监测体系的构建必须基于科学的教育理论、语言学理论以及统计学的原理,确保监测过程的客观性和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监测指标的选择应基于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确保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监测方法的选择应经过严格的科学验证,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4.1.2. 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强调监测体系应覆盖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等。在构建监测体系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设置多样化的监测指标,确保能够全面反映英语教学质量的整体状况。同时,监测过程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到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都应纳入监测范围。

4.1.3. 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要求监测体系应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便于教师、学生和学校管理层使用。在构建监测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选择易于理解和操作的监测指标和方法。同时,监测过程应简便易行,避免给教师和学生带来过多的负担。此外,监测结果的反馈机制应简洁明了,便于教师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4.1.4. 持续改进原则

持续改进原则强调监测体系应具有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的能力,能够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在构建监测体系时,应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确保监测结果能够及时、准确地反馈给相关人员。同时,应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鼓励教师、学生和学校管理层积极参与监测过程,共同推动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此外,还应定期对监测体系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其始终符合教育发展的要求和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

4.2. 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的核心要素

在深入探讨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监测体系时,我们必须首先明确其核心要素,这些要素构成了监测体系的基础和框架。一个完善且有效的监测体系不仅要有明确的监测指标来量化评估教学质量,还需要有合适的监测方法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监测流程的优化也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提高监测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4.2.1. 监测指标的设计

1) 教学过程指标:

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包括是否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进行教学,教学计划是否合理、完整。

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课堂氛围与学生参与: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2) 学生学习成果指标:

英语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的能力,可以通过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方式进行评价。

学习态度与习惯: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否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是否具有批判性思维、跨文化交际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3) 教师教学能力指标:

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是否具备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能否有效传授知识和技能。

课堂管理能力:能否有效管理课堂秩序,维护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是否具有教学研究能力,能否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1]

4.2.2. 监测方法的选择

1) 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的结合:

定量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如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以量化的方式评价教学质量。

定性方法: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习体验,以质性的方式评价教学质量。

2) 数据收集与分析技术: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教学平台、数据分析软件等,收集和分析教学数据,提高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4.2.3. 监测流程的优化

1) 监测周期的确定: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监测周期,如学期初、期中、期末等关键节点进行监测。

2) 监测步骤与环节:

明确监测目标:明确监测的目的和重点,确保监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设计监测指标:根据监测目标,设计科学、全面、具体的监测指标。

选择监测方法:根据监测指标,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收集数据:按照监测方法和步骤,收集相关的教学数据。

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读,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

反馈与改进: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并督促相关人员进行改进。

通过以上步骤和环节的优化,可以构建一个高效、科学的英语教学质量监测体系,为提升高校英语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2]

4.3. 监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为了确保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的有效实施,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实施策略。

4.3.1. 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

成立专门的质量监测委员会:该委员会应由学校领导、教学管理部门、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等组成,负责全面规划和指导英语教学质量监测工作。

明确职责与分工:确保每个成员都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形成有效的协作机制,共同推动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定期召开会议:定期召开监测委员会会议,讨论监测工作的进展、问题和解决方案,确保监测工作的持续改进。

4.3.2. 配备专业的监测人员

选拔与培训:选拔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担任监测人员,并对其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指导,确保其具备实施监测工作的能力。

建立专家库:建立一支由教育专家、语言学专家和教学管理专家组成的专家库,为监测工作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指导。

激励与考核:建立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鼓励监测人员积极参与工作,提高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4.3.3. 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资金保障:为监测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技术支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教学平台、数据分析软件等,为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提高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场地与设备:为监测工作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设备,如教室、录音设备、录像设备等,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4.3.4. 加强宣传与推广

宣传监测工作的重要性:通过校内外的宣传渠道,向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宣传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高师生对监测工作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分享成功案例与经验:及时总结和分享监测工作的成功案例和经验,为其他高校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高校和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监测理念和方法,提升本校监测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通过实施以上策略,可以确保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的有效实施,为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持续改进[3]

5. 结论与展望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详细探讨了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的构建,从监测指标的设计、监测方法的选择到监测流程的优化,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探讨。接下来,我们将对本研究的主要结论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5.1. 研究结论

本研究围绕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提出了构建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的科学框架和实施策略。构建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对于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监测体系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为改进教学提供有力依据。监测体系的核心要素包括监测指标的设计、监测方法的选择和监测流程的优化。其中,监测指标的设计应体现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监测方法的选择应结合定量与定性方法,监测流程的优化应确保监测工作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实施策略方面,研究提出了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配备专业的监测人员、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和加强宣传与推广等关键措施,以确保监测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本研究还强调了构建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当前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对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监测体系是推动英语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尽管本研究在构建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监测体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与局限性:

1) 本研究主要基于文献分析和理论探讨,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未来的研究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收集实际数据,对监测体系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和优化。

2) 本研究在监测指标的设计和监测方法的选择上还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设计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监测指标和方法。

3) 本研究在监测流程的优化方面尚需进一步完善。未来的研究可以关注监测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和瓶颈问题,提出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的优化方案。

展望未来,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的研究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 跨学科研究:结合教育学、语言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和探索,以推动监测体系的创新和发展。

2) 国际化研究:加强与国际高校和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的监测理念和方法,提升本校监测体系的国际化和竞争力。

3) 技术应用研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开发智能化的监测工具和方法,提高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4) 实践应用研究:将监测体系应用于实际教学中,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其有效性和实用性,并不断完善和优化监测体系以适应教学需求的变化。

简而言之,教学质量监测体系能够有效、全面、及时地评估教学质量,并针对不同教学环境、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提供定制化的监测方案。一个适用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应具备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教学场景的变化;科学性,能够基于可靠的数据和评估标准;以及实用性,能够为教师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此外,它还应具备持续改进的能力,随着教育理念和技术的更新而不断完善,以确保教学质量得到持续提升。

Conflicts of Interest

The author declares no conflicts of interest.

Appendix (Abstract and Keywords in Chinese)

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监测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教育国际化的加深,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构建一个科学、全面、可操作的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保障学生学习成果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的构建。通过对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的理论基础、功能及现状的深入分析,本文提出了构建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的原则、核心要素及实施策略,以期推动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持续改进。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教学质量,监测体系

Conflicts of Interest

The author declares no conflicts of interest.

References

[1] 赵丽, 刘涛. 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 38(30): 56-58.
[2] 王晓霞. 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20, 52(4): 576-584.
[3] 李华. 英语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的新视角[J]. 教育科学, 2019, 35(1): 39-44.

Copyright © 2025 by author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Inc.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and the related PDF file are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