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pth Teaching Design of Integrating Moral Education into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1. 引言
近年来,外语课程思政已成为外语界的研究热点,内容涉及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解释 [1] [2]、实施框架 [3]、教学改革 [4] [5] [6]、课程体系建设 [7] [8] [9]、教材建设 [10] [11] [12] 和人才培养模式 [13] [14] 等诸多方面,其中,外语课程思政设计一直是外语教师关注的话题。《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育指导委员会2020)。目前,外语课程思政设计中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1) 思政目标泛化或窄化;2) 思政元素挖掘过于发散;3) 教学设计对学习效果关注不够;4) 思政内容未能有机融入课程设计。鉴于此,本文尝试从深度教学的角度将课程思政融入外语课程设计,期望为外语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2. 文献回顾
2.1. 从深度学习到深度教学
深度教学的概念来源于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的提出首见于Marton, F & Saljo, R [15] 的教学研究。二位学者基于阅读研究,对学生知识学习的深度进行区别,将学习分为表层学习(Surface Learning)和深层学习(Deep Learning),并指出学习的本质区别不在于学习过程,而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层次和深度的差异。之后,Egan教授的团队对深度学习开展名为Learning in Depth (LID)的深入研究。研究发现,深度学习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需要通过教师对知识的处理,引导学生逐步达到一定的学习深度。可以看出,该研究将教学过程和教师的引导作用纳入了深度学习的研究范畴,呈现出深度学习与深度教学相结合的转向。相似的是,国内对深度学习的研究也出现了同样的转向。深度学习是何玲和黎加厚 [16] 首先引入,并对其内涵进行了界定。之后的众多学者开始对深度学习的内涵进行进一步补充 [17] [18],并提出不同的深度学习模型 [19] [20] [21]。更有学者注意到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教师引导作用,提出从深度学习转向深度教学 [22] [23] [24],并将深度教学概括为,“教师借助一定的活动情境带领学生超越对表层知识符号的学习,进入知识内在的逻辑形式和意义领域,挖掘知识内涵的丰富价值,完整地实现知识教学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25]。
2.2. 深度教学与课程思政
从上述深度教学的概念不难看出,深度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逐渐深化的学习过程实现价值塑造。但是,深度教学指向的并不是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不是让教学内容越难越好,而是强调学习不能停留于对知识表层的获取,而是要掌握知识之间的逻辑,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能从知识内隐的价值中领悟其对自身发展的意义。简单来说,深度教学是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融合,将育人与育才相统一,这一点与课程思政的特点完全契合。《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2019)中明确要求,课程思政要“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而深度学习可以实现课程涵养学生精神成长的文化价值 [26]。从外语课程来看,外语课程思政建设要与其学科属性一致,是与外语交际能力同生共长的价值体系,是与外语教学方法相辅相成的育人方法,是与外语教学能力相融相嵌的育人能力 [27]。也就是说,外语课程思政需要依托课程,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将语言知识与交际能力和价值塑造相融合。将深度教学应用于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可以作为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一种途径,通过教师优化后的教学设计,逐层深入引领,将外语语言学习中的价值元素和育人养料潜移默化地融入外语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
3. 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教学步骤
从当代教学设计的四种基本模式(迪克和凯里模式、肯普模式、史密斯和拉甘模式、马杰模式)来看,这些模式的共同特点可以归纳为ADDIE模式,即包含了教学分析(Analysis)、教学设计(Design)、教学开发(Develop)、教学实施(Implement)和教学评估(Evaluate)五个阶段 [28]。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同样需要抓住课程本质,按照五个基本教学步骤,确保思政教学目标的达成。
3.1. 教学分析
教学分析包括业绩分析、目标分析和任务分析。业绩分析是通过分析实际做的和应该做的事情之间的差距,尽量避免教学失误。目标分析的作用在于厘清教学意图,指导教学设计。任务分析针对学习者在完成任务时应具备的技能,以确保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系统化。外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分析中,业绩分析应着重了解学习者的思政先修情况,使外语课程思政内容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目标分析应进一步明确思政教学意图,基于语言素材深度挖掘,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价值目标(即思政目标)有机衔接。任务分析则需要精确到外语课程思政要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评价。
3.2.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通过运用系统的方法设计教学的过程,通过它教师可以明确:1) 教学具体目标,即学习者需要学什么;2) 技能分层,即学习者学习技能的先后关系;3) 教学对象,即教学会使哪些人受益;4) 课程先决条件,即哪些该教哪些不该教。对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而言,教学具体目标是除语言知识技能、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等目标之外,还要提炼并明确课程思政目标,将之与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技能分层需要明确外语课程思政要基于语言知识的学习,挖掘知识中蕴含的价值观,将知识、能力和价值三者有机相融。外语课程思政设计还需要明确教学对象的关键特征,找准切入点,并通过具体的目标提高学生者的思想道德素养。外语课程思政的先决条件是厘清同期学习的思政课程的主体内容,着眼于“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
3.3. 教学开发
教学开发是教师根据教学设计采用一系列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目的的达成,包括拟定标准测试、提供针对性练习、选择教学内容、选择教学传递方式、安排教学模块、进行试教、教学单元排序。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开发同样需要一定的教学方式来实现育人与育才的融合。根据外语学科的特点,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开发可以改为重构教学内容,即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中挖掘相关的思政元素,并将思政元素融于语言教学活动中,对原本的教学方法、教学重点、教学活动等进行重新安排,以保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得出有利于完成价值目标的教学内容。重构教学内容可以包括选择教学内容、选择教学传递方式、安排教学模块、进行试教。1) 选择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得出对应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教学内容,确保这些内容能够将知识和素养有机融合。2) 选择教学传递方式。这一步主要决定媒体和其他资源,如线上学习、混合学习还是线下学习,是否使用移动终端辅助等。3) 安排教学模块。思政教学中常出现教学与思政完全分开的“两张皮”现象,究其根源还是没有厘清思政内容与语言学习内容之间的内在契合关系,没能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或者说是为了思政而思政。事实上,课程思政在本质上“是一个理念” [5]。外语课程思政的内容仍是基于外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其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模块:外语语言知识技能模块和思想价值素养模块。外语语言知识技能模块聚焦语言知识传授和语言能力的培养;思想价值素养模块聚焦价值引领和道德塑造。要将二者有机融合,需要“以课程教学为经,思想政治教育为纬” [29],充分挖掘课程总的思政元素,找准切入点,才能让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自然衔接,才能发挥外语课程的育人作用。4) 进行试教。通过试教可以诊断外语课程思政的效果,是否达到知识和价值的统一,并根据结果对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调整。
3.4. 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阶段需要制定上课程序、做好各种准备并实施教学。上课程序是按立项状态和特定条件而设定的,他们可以提供学习者和教师一个参照依据。在教学之前做好各种准备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在实施教学中,需要让学习者了解教学目标,并让他们表现对具体目标的掌握程度 [28]。在外语课程思政的实施中,上课程序可以分为课前营造思政氛围,课中聚焦价值塑造和课后反思思政内容三个部分,确保思政内容与单元内容有机结合。
3.5. 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是对教学的效果或者说是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进行评估,其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外语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估涉及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评估。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可以通过针对性检测进行评估,而价值目标是价值塑造,不仅抽象而且难以评估,需要采用主观评价的方式。
4. 外语课程思政深度教学设计
4.1. 教学设计概述
外语课程思政深度教学设计(如图1)融入深度教学理念,依据ADDIE教学设计模式,结合外语课程思政的特点进行设计,旨在引导学习者达到深度学习的同时对他们进行价值塑造,从而实现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的有机统一。本设计由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三个阶段组成。教学准备阶段完成
![]()
Figure 1. In-depth teaching design of integrating moral education into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图1. 外语课程思政深度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开发,帮助外语教师从教学内容入手,充分挖掘思政元素,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并据此挑选相关思政材料,重构教学内容,以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教学实施阶段完成教学实施,聚焦学生知识的意义建构,引导学生逐层推进学习的深度,实现知识、技能和价值的全面提升,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教学评价阶段完成教学评价,通过构建思政评价体系,使蕴藏在评价体系中的思政功能显性化。前两个阶段循序渐进,而评价阶段融入了实施阶段,形成完整的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4.2. 教学设计阶段详述
4.2.1. 教学准备阶段
教学准备阶段的任务是教学开发,包括挖掘思政元素、制定教学目标和重构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要避免“两张皮”的做法,可以遵循基于课程内容、尊重课程自身的特点、内隐的文化属性和精神品质。以新目标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4册) Unit 2 The Legend of Animals为例,课文内容及课后练习可以作为四个思政点:1) Major extinction events began to occur. (大量灭绝事件出现);2) Are animals are not ours to eat, wear, experiment on, or use for entertainment? (动物可以吃、做实验或被消遣吗?);3) Heavy meat eating is damaging to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 (大量食肉会对损害环境和人类健康);4) Paragraph translation on wildlife research. (有关野生动物调查的段落翻译)。从这些思政点中引申出理解共同体、生命共同体、保护生态环境和保护野生动物四条思政线索,再由这四条思政线组成本单元的思政主题:理解“平等”、“和谐”的内涵,提升爱护环境的意识和保护生态的社会责任感。
根据本单元的思政元素,设置单元思政教学目标。仍以新目标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4册) Unit 2 The Legend of Animals为例。本单元的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够:1) 掌握与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和生命共同体的相关词汇与表达;2) 表述“平等”、“和谐”的内涵;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思维分析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目标要求学生能够:1) 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2) 探索并归纳保护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3) 讲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命共同体)。
再根据已设定的单元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即在原单元内容的基础上添加与思政主题相关的教学材料,就像盐溶于水,无形无色却又不处不在,填补了专业课程教学在育人环节上的空白 [30]。仍以新目标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4册) Unit 2 The Legend of Animals为例。本单元在课前补充:1) 视频材料:Jane Goodall有关“地球日”的访谈片段;2) 阅读材料:Animals suffering during the war in Ukraine (乌克兰战争中动物的遭遇);课中补充:1) 阅读材料:Birdfoot’s Grandpa (伯德福爷爷);2) 听力材料:The listening passage (课本听力材料);3) 视频材料:a) Why we need to protect the animals? (我们为何要保护动物?); b) Tu Youyou―First Chinese Woman Won Nobel Prize (屠呦呦:首获诺贝尔奖的中国女性); c) To our earth(致地球);4) 写作材料:Is it ethical to eat animals? (食用动物道德吗?);课后补充:讨论话题How can we help to save wildlife? (如何拯救野生动物?)。
4.2.2. 教学实施阶段
教学实施阶段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通过“三阶段,九环节”帮助学生增加学习投入,对学习对象做复杂的交互与加工,构建关联的知识体系,并实现对知识的迁移应用。三阶段分为课前营造思政气氛,课中聚焦价值塑造,课后反思思政内容。
课前营造思政气氛分为三个环节:1) 单元学前分析。这是课程思政深度教学的启动环节,因为单元学情分析的目的是在进入新单元的教学前了解学生对本单元主题已知道什么和想知道什么,可以帮助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背景确定新单元的教学主题。2) 建立知识关联。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丰富的在线资源帮助学生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进行融合,建立的知识关联可以为单元教学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从而构建新的知识框架。3) 预评估。教师在这一环节可以了解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并确定将在课堂进行讲解和拓展的重点。以新目标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4册) Unit 2 The Legend of Animals第1~2课时为例。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列举含有动物的英语成语,并解释这些动物在成语中的代表意义。然而现实中野生动物的处境如何?结合时政,学生阅读题为“Animals suffering during the war in Ukraine”的文章,再通过KWL表格,用Know (What do I know已知什么),What (What I want to know想知什么)和Learned (What have I learned学到什么)三个学习阶段引导学生将已有的动物知识与将要学习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主题联系起来。教师则通过对以上两个课前任务的评估进一步确定课堂将要聚焦的思政主题为“理解‘平等’、‘和谐’的内涵,提升爱护环境的意识和保护生态的社会责任感”。
课中聚焦价值塑造分为四个环节,逐层深化:1) 驱动认知。根据“00后”大学生心里调查问卷,徐同等 [31] 指出这些大学生有正确的理想信念,但缺少深刻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驱动学生深入认知价值观的欲望。以新目标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4册) Unit 2 The Legend of Animals 第1~2课时为例。教师用一首诗“Birdfoot’s Grandpa”和一系列问题引发学生理解诗歌中的细节,如:What’s the problem they met? What did the old man do? What did the poet say to the man? What did the old man say to the poet? (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老人做了什么?诗人对老人说了什么?老人如何回复诗人?)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读完全篇后印象最深的内容。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自然过渡到思政主题:人类中心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激发学生深度认知人类中心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2) 浅层认知。浅层认知虽然不需要太多认知,主要是接受信息,但是对语言学习来说,接受信息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部分,对外语学习来说必不可少。本环节中,教师用课本听力材料(人类的行为对动物演变的影响),通过判断正误锻炼学生的听力理解,通过填补空缺锻炼学生捕捉细节的能力。3) 深层认知。浅层认知主要是接受信息,习得的知识之间是孤立的 [21]。而深度学习是一种建构的、主动的学习,知识的保持和迁移的水平都相对较高 [32]。要使这些知识形成体系,引领学生进入深度学习,就需要指导学生将新学的知识通过深度加工,如:编辑、重构、比较等,与原有的知识形成联系,并能对知识进行迁移应用,才能构成新的知识体系。仍以上述材料为例,学生通过浅层认知学习环节可以习得基本的听力技能,提升对语篇的理解,注重细节信息的输入,但是并未能从这篇听力中学会表达保护动物和尊重生命。在深度认知环节中,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过采访了解同学对“动物是否拥有权力”的看法。再通过Protect the animals (保护动物)短片,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人类是否应该尊重并保护动物的权力”,并结合课本的听力材料展开深入讨论。通过分析、讨论和表达,将听力短文的内容真正融入学生的知识体系中,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认知目标达成。4) 价值塑造。价值塑造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由教师对学习内容进行提炼和结构化梳理,并通过反思达到价值提升。通过前三个环节的铺垫,本环节中教师将重点陈述人类中心论,生物中心论和生命共同体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对生命共同体的正确认识。
课后反思思政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课堂内容讲述中国故事并撰写反思日志,通过实践和反思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学习中隐藏或遗留的问题,从而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调整或完善,同时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使其真正地“进头脑”。教师在这一阶段不仅要根据课堂价值塑造设置恰当的反思任务,还要开展多维度的评价,最终促成思政与教学的融合。仍以新目标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4册) Unit 2 The Legend of Animals第1~2课时为例。教师让学生在课后以生命共同体为主题讲述中国故事,并让学生进行互评。此外,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任务检查表对学习内容进行反思,做到一课一得。
4.2.3. 教学评价阶段
教学评价阶段的任务是对外语课程思政深度教学的效果进行检验,不仅关注对学习成效的评价,更关注评价对促进深度学习的作用。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习的评价,即对教师教的效果和学生学的效果进行评价;二是对反思的评价,即对教师反思和学生反思进行评价。针对学习的评价,教师通过课堂表现、阶段性测试、平时测试和期末考试四种形式进行综合评估。其中,课堂表现依托云班课,通过课程资源学习、头脑风暴、在线测试、轻直播和小组任务等多种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量化评估。针对反思的评价,教师根据《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制定相应的评价量表,对无法量化的语言技能和价值塑造进行评估。同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单元自查表,可供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反思,以此来发现问题,并促进学习的发展。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教师及时、有效的反馈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而学生的自评和学生之间的同伴互评对学习发展也有促进作用。为了全面评估外语课程思政深度教学的效果,本阶段采用“教师评价 + 同伴互评 + 学生自评 + 在线评价”的综合方式,针对教学实施中每个阶段的特点,选取适当的评价方式,评估学生在价值塑造前后的变化。
5. 结语
外语课程思政归根到底是要将育人与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习有机融合,而不是外语教学和思政教育的“两张皮”,其功能是协同其他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3]。本文基于ADDIE教学设计模型,结合深度教学理念,提出了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探讨了如何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进入深度学习,在提高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同时,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树立并践行正确的价值观。本研究初步探讨了通过教学设计将深度教学与外语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方法,而实际教学中,学生通过深度学习对知识网络的构建、高阶思维的发展和价值塑造的形成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基金项目
本研究是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深度教学视域下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Y202146694);绍兴市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指向深度学习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SXSJG202101)的阶段性成果。
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深度教学设计
摘要:本文在教学设计ADDIE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深度教学理念,聚焦讨论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深度教学设计。设计分为三个阶段,九个环节。三个阶段将教学分成准备、实施、评价三个部分,将思政全程融入大学外语教学。九个环节由ADDIE的实施环节演变而来,旨在增加学生的学习投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反思能力。该设计以教师为教学主导者,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外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的深度学习,促进学生有所知、有所得。
关键词:外语课程思政,深度教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