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and Reflection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Lu Xun’s Works Since the 21st Century—Scientometric Analysis of CiteSpace Based on CNKI Journals (2001~2018)
Jifeng Liu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 Chengdu, China.
DOI: 10.4236/oalib.1108830   PDF    HTML   XML   150 Downloads   719 Views   Citations

Abstract

By employing CiteSpace, a metrological tool and traditional statistical method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related to the C-E translation of Lu Xun’s works published on CNKI between 2001 and 2018.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tatistics of the time distribution of the number of articles published, the main publication carriers, the main domestic researchers engaged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Lu Xun’s works, research units, and high-frequency keyword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lated to the C-E translation of Lu Xun’s works between 2001 and 2018 in China’s academic community, and obtains its characteristics, which aims to assist China’s researchers in better and more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ing Lu Xun’s works, excavate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 in Lu Xun’s works, thus promoting the “going glob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new era.

Share and Cite:

Liu, J.F. (2022) Research and Reflection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Lu Xun’s Works Since the 21st Century—Scientometric Analysis of CiteSpace Based on CNKI Journals (2001~2018). Open Access Library Journal, 9, 1-12. doi: 10.4236/oalib.1108830.

1. 引言

谈到二十世纪的文学家时,鲁迅是绕不开的人物。他的作品和思想享誉文坛,不仅在中国的文学地位不可撼动,亦在东亚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他也被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喻为“二十世纪亚洲最伟大的作家”;与此同时,德国汉学家顾彬也对其作出了极高的评价,表现出了他本人对于鲁迅才华的高度认可和赞赏之情,称鲁迅是20世纪中国无人可逾越的作家。

鲁迅在多个领域内都有重大贡献,传播广泛且影响深远,深受国内外读者的追捧和喜爱,从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翻译、古籍校勘到美术理论研究等,无一不贡献颇丰。他的作品立意深刻,语言幽默诙谐,风格与众不同,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灵活,因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他的多篇作品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为新中国的青年学子们一代代学习与品味,对新中国的语言和文字,包括国人的思想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鲁迅不仅是一名涉猎广泛的作家,更是一名风格独特的翻译家,以“硬译”的风格为人所知。在其一生辛勤笔耕下,他为我们后人留下了1000多万字的作品,然而经学者统计发现这些文字中约有一半是鲁迅翻译他人作品的文字,而本文主要聚焦的是鲁迅作品的英译,即对被他人翻译成英文的作品进行分析,以期望了解他的作品在英语世界的接受度和传播程度。早在1926年,鲁迅的作品《阿Q正传》英译本就在美国商务印书馆印刷出版了,而这部作品是由美籍华人梁社乾翻译的;随后,鲁迅的其他小说陆续被国内外各个作家、翻译家们进行品味解读,并随即翻译成英文发表在各类知名报刊上,与此同时,各大媒体报纸上还出现了大量与鲁迅及其作品相关的英文评论文章,而这一现象确实为鲁迅文学作品及其思想对外传播拓宽了道路(黄芳,2018) [1]。但整体而论,国内学者对于鲁迅作品英译研究的关注较晚,不及其作品和文学思想向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因而,笔者通过利用CiteSpace这一计量学软件,搜集整理与鲁迅作品英译的相关研究、现有评论,将有助于找出国内对于鲁迅作品英译研究中存在的现状与不足,并进行深刻地反思。

本文跳脱出传统的文献梳理的研究方法,立足于多元时空的动态视角,基于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论文数据库的文献源,借助于文献计量学和知识图谱方法进行信息挖掘(曹梦,勾宇轩,2018) [2] 和研究结果的动态呈现,梳理了自新世纪以来我国对于鲁迅作品英译的研究现状,并从可视化图谱的结果上归纳出鲁迅作品近18年为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们所热衷的热点以及未来研究的前沿方向,从而完整呈现出新世纪以来国内对于鲁迅作品英译研究的总体概貌,以期能够为未来研究鲁迅的研究者们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借鉴价值。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 数据来源

国内外对于鲁迅的研究资料不计其数,浩如烟海,但是通过对中国知网上的研究进行统计归纳后,笔者发现鲁迅作品的英译研究和它的作品在英语世界国家中传播与影响的研究资料就十分有限,远不及其作品的数量与影响力。中国知网(CNKI)聚集了国内国外不同专业、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们的过人洞见与研究硕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与学科知识的聚宝盆,曹梦和勾宇轩(2018) [2] 曾称各类研究的样本筛选于该数据库,对于所做研究的结果呈现和分析的客观性与科学性是提供了极大保证的,这对于后来者的参考和借鉴意义不言自明。笔者于2018年12月30日通过检索CSSCI来源期刊,输入主题词“鲁迅” + “翻译”及“鲁迅” + “译介”,分别得到440篇和46篇研究,再通过手动对检索结果逐条筛选,剔除不相关的文章,期刊目录,书评,访谈及卷首语等数据,并删除重复期刊,共整理期刊文章43篇,其中最早一篇文章出现于2001年,即本文研究数据的时间范围为2001~2018年。笔者在进行筛选之后,将所选定文献的题录信息下载下来,内容包括了篇名、期刊名称、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出版年份等信息,保存为纯文本文档,为进行CiteSpace分析和其他研究做好准备工作。文献筛选步骤如图1所示。

2) 研究方法

到目前为止,国内关于鲁迅作品英译研究使用CiteSpace这一新兴的科学知识图谱研究方法的几乎没有出现,笔者认为其原因可能是这一方法较为新颖,还较少为国内文学研究者们关注到,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国内大部分学者对于此类研究是以文献梳理的方法进行的。本研究所使用的可视化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工具CiteSpace软件,是由陈超美博士开发的,陈博士就任于美国德雷赛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为Drexel-DLUT知识可视化与科学发现联合研究所美方代表所长。CiteSpace软件系统是一款Java应用程序,因其对于研究前沿热点捕捉的强敏感度和高准确性,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使用这一可视化软件对其研究领域进行指导与可视化分析,力求对未来研究方向给予一定的指引,现在这一信息可视化软件系统,在信息分析领域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张继光,张政,2015) [3]。

CiteSpace进行可视化分析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 确定主题词和专业术语;2) 收集数据;3) 提取研究前沿术语;4) 时区分割;5) 阀值选择;6) 显示;7) 可视检测;8) 验证关键点(Chen, 2006) [4]。利用这一软件程序,研究者可以通过确定主题词、专业术语、收集数据、整理、显示等步骤,进而将研究内容可视化,从而发现新世纪以来鲁迅作品英译研究情况。

3. 数据结果与分析

1) 发文数量时间分布

图1. 文献筛选步骤

图2为CNKI中对于所选43篇鲁迅相关研究文献的总体趋势分析,包括所选文献,参考文献,引证文献。图2是以鲁迅为主题词,在检索条件中输入“鲁迅” + “翻译”及“鲁迅” + “译介”,设定来源类型为“CSSCI”,再经过手动筛选得到的与鲁迅相关的文献总体统计情况,上述该图以每四年为一个点连接成横向坐标轴表示年份,以每10篇为一个点连接成纵向坐标轴表示年度发文量绘制发文量趋势图。

从图2可以看出,国内对于鲁迅的研究及相关文献的发表起始时间较早,于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发展,只是每年的文献发表量不多,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每一年的文献发表量小于3篇。从图3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和机构对于鲁迅作品英译的研究发端于2001年,即新世纪以来,江帆首次从钱钟书先生“化境”的再阐释角度来评价和阐释鲁迅散文《雪》的英译作品(江帆,2001) [5]。整体来看,对于鲁迅作品英译研究的发文量是呈现剧烈波动上升趋势的,尤其是在2017年至2018年出现快速增长,笔者以为之所以2018年鲁迅作品研究发文数量猛增,与这一年鲁迅研究年会的成功举办密不可分。2018年在海南海口成功举办了“鲁迅与中国现代文艺复兴思潮国际学术研讨会暨2018年中国鲁迅研究年会”,该会议主办方为中国鲁迅研究会,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为承办方,会议邀请了国内外数十所知名高校以及鲁迅研究领域内各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共计约一百五十余名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发表个人研究成果,因此对于鲁迅作品研究的再次受到相关科研机构和学者的重视。其中,在2003年、2004年、2006年、2009年及2014年里,未发表对鲁迅英译作品的相关研究。尽管鲁迅的英译作品及其文学思想早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就已经在海内外得到广泛的传播,然而国内对于鲁迅作品英译情况进行细致而深入的研究,却是在新世纪以来,即近18年,才得到人们的关注。

图2. CNKI中以“鲁迅”为主题的文献总体趋势分析

图3. CNKI中以“鲁迅”为主题词整理的作品英译研究统计(2001~2018)

2) 文献主要刊发载体

通过上表中调查新世纪以来国内与鲁迅相关研究的期刊刊发载体,从刊物和发文量的结果呈现,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当下国内学者们在哪些领域内比较关注鲁迅作品英译方面的研究。通过分析已发文章的来源期刊(表1),可以看出国内刊登鲁迅英译作品研究期刊的刊物种类繁多,我们可以将这些刊物分为三大类:1) 大学学报,包括大学,学院学报(不包括外语类院校的学报);2) 外语类期刊,包括外语,翻译类期刊,外语类院校学报;3) 其他,包括文学,社科综合,教育等。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主要刊物是《鲁迅研究月刊》(11篇),《中国翻译》(4篇),《外语教学》(4篇),《外语研究》(2篇),《上海翻译》(2篇),《文艺理论与批评》(2篇),《学术交流》(2篇)等,分别占总量的25.6%,9.3%,9.3%,4.7%,4.7%,4.7%和4.7%,在诸多期刊中,《鲁迅研究月刊》发文量最多,所占比例最大,远高于其他期刊。这些刊物均来自CSSCI期刊,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国内与鲁迅作品英译相关的研究已经成果丰硕。从发文期刊来看,《鲁迅研究月刊》位居榜首,共刊发鲁迅英译作品研究论文11篇;而后《中国翻译》《外语教学》紧跟其后,位居第二,刊文4篇;而《外语研究》《上海翻译》《文艺理论与批评》《学术交流》各刊文2篇。从刊文的主要情况来看,《鲁迅研究月刊》《中国翻译》及《外语教学》等机构是作为鲁迅英译作品的研究的中坚力量,为国内了解鲁迅作品英译研究提供了方向和研究渠道。

通过对表1对国内刊发鲁迅作品英译研究的结果分析之后,我们对于该研究的总体趋势和大致的方向有了基本了解与掌握,接下来我们将借助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系统进一步考察鲁迅作品英译研究的基本情况,从而试图揭示鲁迅作品英译研究发展的大致趋势,并以多元动态的角度进行可视化方式呈现,以便于研究结果更加立体明了,清晰可见。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系统,可以呈现四类可视化图谱,分别是:第一类型为作者、研究单位、国别;第二种类型是参引文献之间以及被引作者之间的被引关系;第三种类型是关键词和名词性术语,这可以帮助研究者客观呈现研究重点,及时捕捉到当下研究热点;第四类是研究基金(张继光,张政,2015) [3]。本研究将基于2001~2018年的数据,分别呈现并讨论第一和第三类可视化图谱。

表1. 新世纪以来国内刊发鲁迅英译作品研究的刊物

3) 国内从事鲁迅作品英译研究的主要学者及研究单位可视化分析

张继光和张政(2015) [3] 阐述到,CiteSpace通过时区分割(time slicing),将研究者所考察和关注的研究时间段切分为若干时间分区。系统为每一时间分区拍摄其共引网络快照,一系列快照形成全景式的共被引网络。陈博士(2004、2006)认为CiteSpace系统内部的这种渐进分析法能够显示一定时期内的某个学科或者研究内容的发展趋势与前沿动向,并展示出该前沿领域的演进历程,这会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极大的参考意义,并指明研究方向。

如图4所示,图中的圆圈(即节点)代表作者及研究单位,学者和机构发表的论文数量与图上呈现的节点成正比例关系。与此同时,图中作者与机构以及作者与作者之间的联系就是通过各个节点之间的连线体现出来的(张继光,张政,2015) [3]。例如,图中的“黄芳”、“南通大学文学院”这两个节点之间有连线,这就说明黄芳的工作单位是南通大学文学院。从图上可以看到,朱健平与李慎两位研究者的节点间有连线,说明这两位合作发表过与鲁迅作品有关的论文。

胡泽文(2013) [6] 表明研究作者共现分析,这可以体现和反映出来某一个特定研究领域内的主要作者及与其研究合作的强度与互引关系,由于整体研究文献数量有限且大多数作者发文量较少,故为了凸显少数集中研究者以及研究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将阈值(threshold)限定为大于或等于1,从而生成鲁迅的作品英译研究作者共现图谱(如图4),借助于这一可视化工具可以客观科学地对研究者的学术影响力进行一定的评估(曹梦,勾宇轩,2018) [2]。经统计,研究发现自新世纪以来共有35位学者(第一学者)对于鲁迅作品英译及其影响进行了研究,其中以宋绍香,杨坚定,李慎,黄芳,寇志明,王家平为

图4. 新世纪以来国内鲁迅作品英译研究者及其单位

主要研究团队,宋绍香刊文3篇,其余5人各刊文2篇;其他学者均刊文1篇。我国新世纪以来鲁迅作品英译研究作者共现知识网络密度低,且各个节点之间分布零散,这说明了一个客观事实,即该研究领域内作者之间的合作程度较低,由此影响力也会受到限制。

笔者通过合并二级单位及名称变更单位,从以上图表中可以得到发表鲁迅作品英译论文2次及2次以上的单位和机构有5个,共计发表相关论文11篇,其中《鲁迅研究月刊》发表论文3篇,泰山学院国外汉学研究所,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通大学文学院,泰山学院国外汉学研究所,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学院各发文2篇;其余32个单位和机构分别刊文1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37个研究单位和机构中,有3所研究单位是来自国外的,有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士大学中文系,日本?玉女子短期大学。这一现象也恰好说明了,鲁迅作品英译的研究已经在国外产生了较大影响,而鲁迅的作品及其文学思想也随着此类研究在海外的传播得到发展。

从表2新世纪以来国内刊发鲁迅英译作品研究的刊物中,发现国内对于鲁迅作品英译研究机构和单位主要集中在国内人文类研究机构,外语类院校或者综合性大学的外国语学院,例如,鲁迅研究月刊,泰山学院国外汉学研究所,南通大学文学院,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学院,香港理工大学人文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等。

4) 鲁迅作品英译研究热点分析

冯佳(2014) [7] 认为整篇文章的核心思想可以通过关键词来体现。这也就是说,该关键词复现的频率表明其研究热度,即该词复现的频率越高,研究热度越高,反之,则说明该关键词已经被研究过了,不是当下的研究热点。因此,笔者借助CiteSpace软件系统的内部程序来确定高频次、高中心词的关键词,从而呈现出新世纪以来,即2001年至2018年间,国内研究者和研究机构对于鲁迅作品英译领域研究的前沿热点。

图5新世纪以来国内鲁迅作品英译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中的节点即关键词,节点越大,频次越高,表明该关键词被研究的次数越多,即研究热度越高。年轮的不同颜色表示了一定的时间,对应的时间由远及近,是从冷色调过渡到暖色调的。也就是说,时间越早,呈现的颜色就越靠近冷色调;同理,时间越晚,呈现的颜色就越靠近暖色调。年轮的厚度代表在该时间

图5. 新世纪以来国内鲁迅作品英译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2001~2018)

表2. 研究者单位统计

分区里关键词出现的次数――数量越多,年轮越厚(Chen, 2006) [4]。各节点之间的连线表明了二者之间的共现关系,也就是说两个节点之间的连线越粗,就说明这两者的共现关系越密切。大节点周围聚集着小节点,则说明大小节点间关系紧密,这些大小节点共同构成了一个聚类(cluster)。

从整体看,国内与鲁迅相关的研究可以分为五个领域:鲁迅,鲁迅小说,蓝诗玲,鲁迅研究,翻译。从图5可以看出:“鲁迅”,“鲁迅小说”,“鲁迅研究”,“翻译”是较为明显的大节点,因而可以说明国内与鲁迅相关的研究聚焦于此。其中“鲁迅”这个节点远远大于其他节点,显示的年轮多于其他几个节点,这就可以客观得出结论,即国内研究者们对于鲁迅的研究持续时间更长,更充分。从节点的颜色来看,“鲁迅研究”,“翻译”以冷色调蓝色为主,而“鲁迅小说”“蓝诗玲”则以浅绿色,暗红色为主,这就反映出学界对于“鲁迅研究”,“翻译”方面的研究要早于对于“鲁迅小说”,“蓝诗玲”的研究。除此之外,我们可以看到“鲁迅研究”,“翻译”,“直译”,这三个节点之间有线连接,且线较粗,这说明这三者的关系十分密切。

表3和表4分别是笔者根据CiteSpace生成的统计信息制作的“频次前14位的关键词”词表和“中介中心度前6位的关键词”词表。

中介中心度(Betweenness centrality)作为测度节点的重要性指标,表示控制能力,也就是说若要控制能力强,就要参与其他节点间的联系,做其他节点的中介,给其他节点间的联系提供联系。通过运行CiteSpace系统,在所收集的特定研究领域内的数据基础上,计算中介中心度,可以帮助研究者找到关键节点(pivotal point)。与此同时,外环厚度与中介中心度成正比例关系,外环的厚度越厚,中介中心度也就越大。张继光(2016) [8] 认为中介中心度反映了一个关键词在整个网络中作为“媒介”的能力。失去了这一“媒介”,

表3. 频次前14位的关键词

表4. 中介中心度前6位的关键词

那么其他两个节点之间的联系就会被切断,无法沟通交流。如果这个节点所占据这样的位置越多,则说明这个节点起到的“媒介”能力越强,也就相应具有越高的中介性,这时更多的节点要进行联络,就必须通过这个“媒介”(张继光,张政,2015) [3],它的作用也就越大。因此,这个节点在整个共现网络中起着至关重要,且有着绝对不可忽视的沟通中介作用。根据CiteSpace生成的前六位中介中心词制成表4。从表4我们可以看出这六个关键词分别为“鲁迅”,“鲁迅研究”,“鲁迅小说”,“翻译”,“直译”,“蓝诗玲”,该中介中心词的中介中心度值均为0,则表明这几个关键词之间的交流与联系较少,也说明它们之间控制的信息流较少。综合上面对图5的分析,及表3,表4的统计信息,我们可以将2001~2018年国内对于鲁迅作品英译方面的研究特征分为三大类:

1) 对于鲁迅经典作品英译的研究有多重视角。例如,江帆(2001) [5] 从钱钟书先生的“化境”理论的再阐释角度来赏析与评价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作,即鲁迅先生的散文《雪》;杨雄琨(2002) [9] 选择了鲁迅小说《阿Q正传》的英译本,分别从英译文中的词汇选择,句式构造和修辞方式等方面来赏析该译本在语言方面的风格特点;路旦俊(2005) [10] 则选择了对比分析了《阿Q正传》的两个英译本,从而来分析鲁迅小说翻译中所呈现出来的“信”与“雅”,他认为对于鲁迅先生的作品,在翻译的过程中还是应该首先保证忠实于原著,翻译标准中的“信”字应该高于“达”和“雅”;孙迪(2010) [11] 则另辟蹊径,从框架理论的视角来探讨杨宪益夫妇对鲁迅作品《呐喊》一文的翻译;汪珍,胡东平(2011) [12] 则选择了鲁迅同一作品的两个译本进行比对分析,从图形?背景理论的视角分别对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莱尔两个英译本中的两大主题,即天色、脸色,的颜色隐喻的翻译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求译文可以准确表现出原作品中的篇章隐喻,从而很好地防止在翻译中图形背景发生错位,进而形成能够显现主题的地道英文句式句型,最终达到译本和原作同等的篇章隐喻效果,以实现中国现代文学译本在英语世界的广泛传播;胡牧通过对鲁迅作品《祝福》的经典重构来表明经典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意象性通过符号所蕴含的可阐释性,召唤着对文本的重译、改编和表演,从而使经典由“今生”寻求到本雅明所青睐的“来世”(胡牧,2013) [13];王俊超通过拓展语用顺应论,对典型案例分析,探索文学隐喻翻译的认知机制和理据性,以期探讨翻译教学中隐喻识解与表达的思维运作过程,为隐喻翻译的教与学提供理据性和体验性技(王俊超,2018) [14] 等。

2) 形成了主要研究者的特定研究风格。例如,王洪涛,王海珠(2018) [15] 借用了布迪厄的反思性社会学理论,并以此为研究视角,选择了英国著名汉学家蓝诗玲的所翻译的《鲁迅小说全集》为分析文本,分别从蓝诗玲在接受教育、学术研究、工作等方面探讨了社会化过程中译者独一无二的翻译习惯与行为;李德凤,贺文照,侯林平(2018) [16] 以同源多译类比语料库为研究方法,选取了多位知名译者,如王际真、杨宪益、及莱尔,的英译本进行多角度对比,从而考察、分析蓝诗玲在英译鲁迅小说时所呈现出来的独特的翻译风格与特点;詹菊红,蒋跃(2017) [17] 选取了鲁迅的10部小说源文本,并结合了杨宪益和威廉・莱尔的译本共同作为研究语料,进而分析并考察了不同译者在中国文学作品英译本中使用缩合的详细情况;管兴忠根据相关译评,就《红楼梦》英译、鲁迅作品英译等探讨了王际真译介活动及译本特征(管兴忠,2016) [18] 等。

3) 国内作者与作者之间,机构之间对于鲁迅作品英译研究的合作与联系不够紧密。从可视化图谱以及各个统计的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国内对于鲁迅研究开始的较早,研究的期刊也较为多样,但是在鲁迅作品英译方面的研究数量还是不及鲁迅其人和其作品在国内外的影响。笔者以为国内各个机构,单位,大学,以及各个学者,研究者之间应该加强合作与交流,以此才能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也才能将鲁迅先生文学作品中的精华真正挖掘出来,以供后人体味,也同时让中国文学真正走出去。

4. 结语

本研究借助CiteSpace软件,对鲁迅作品英译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了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梳理了国内对于鲁迅英译作品研究的现状和发展历程,从整体上描绘了我国对于鲁迅英译作品研究的总体特征,发现:1) 国内鲁迅英译作品研究自2001年以来广受研究者关注;2) 国内对于鲁迅经典作品英译的研究视角丰富;3) 国内形成了主要研究者的特定研究风格;4) 国内作者与作者之间,以及机构之间对于鲁迅作品英译研究的合作与联系不够紧密,还有待加强。

因此,笔者认为未来对于鲁迅作品的研究应该加强各个领域的学者、研究者以及海内外的专家的合作与交流,开展跨国别、跨领域的研究探讨,积极借鉴,互相学习,从而更好地挖掘鲁迅先生文学思想的深刻内涵,从而也提升国内对于鲁迅做英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扩大鲁迅作品在海内外的知名度,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学,让智慧的火花更好燃烧。

新世纪以来国内鲁迅作品英译研究与反思――基于CNKI期刊(2001~2018年)的CiteSpace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摘要:本文借助CiteSpace这一计量学工具及传统的统计学研究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中2001~2018年之间所刊载的与鲁迅作品英译有关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主要从发文数量的时间分布的统计、文献主要刊发载体、国内从事鲁迅作品英译研究的主要学者、研究单位、高频关键词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和可视化图谱分析。梳理国内学界近18年来与鲁迅作品英译有关研究的现状和发展历程,得出鲁迅作品英译研究的总体特征,旨在辅助国内学者更好地、更全面地认识鲁迅作品,挖掘鲁迅作品中的深刻内涵,推动新时代中国文学“走出去”。

关键词:CiteSpace,可视化分析,鲁迅,鲁迅作品英译,研究热点

Conflicts of Interest

The author declares no conflicts of interest.

References

[1] 黄芳. 20世纪上半叶国内外英文报刊中的鲁迅传播[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4(3): 88-94.
[2] 曹梦, 勾宇轩, 黄元仿. 基于CiteSpace的金花茶研究知识图谱分析[J]. 广西植物, 2020, 40(4): 592-600.
[3] 张继光, 张政. 国内葛浩文研究状况的Citespace分析[J]. 外国语文, 2015, 31(4): 96-103.
[4] Chen, C.M. (2006) CiteSpaceⅡ: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7, 359-377. https://doi.org/10.1002/asi.20317
[5] 江帆. “化境”的再阐释——评杨宪益、戴乃迭所译鲁迅散文《雪》[J]. 中国翻译, 2001, 22(4): 45-48.
[6] 胡泽文, 孙建军, 武夷山. 国内知识图谱应用研究综述[J]. 图书情报工作, 2013, 57(3): 131-137+84.
[7] 冯佳, 王克非, 刘霞. 近二十年国际翻译学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J]. 外语电化教学, 2014(1): 11-20.
[8] 张继光. 国内语料库翻译学研究状况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1993-2014) [J]. 上海翻译, 2016(3): 34-40+61+93.
[9] 杨雄琨. 试评杨宪益、戴乃迭夫妇《阿Q正传》英译本的语言风格[J].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19(3): 28-31.
[10] 路旦俊. 从《阿Q正传》的两个英译本看鲁迅小说翻译中的“信”与“雅” [J]. 鲁迅研究月刊, 2005(4): 63-67.
[11] 孙迪. 从框架理论看杨宪益夫妇对鲁迅《呐喊》的翻译[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3(3): 101-104.
[12] 汪珍, 胡东平. 图形-背景理论下颜色隐喻的英译研究——以《鲁迅小说选》两个英译本为例[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2(3): 30-36.
[13] 胡牧. 翻译与文学经典的重构——以鲁迅的《祝福》为例[J]. 江苏社会科学, 2013(1): 210-215.
[14] 王俊超. 语用顺应论拓展视阈下文学隐喻翻译模式新探——以鲁迅小说为例[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8, 26(1): 93-97.
[15] 王洪涛, 王海珠. 布迪厄社会学理论视角下蓝诗玲的译者惯习研究——以《鲁迅小说全集》的英译为例[J]. 外语教学, 2018, 39(2): 74-78.
[16] 李德凤, 贺文照, 侯林平. 蓝诗玲翻译风格库助研究[J]. 外语教学, 2018, 39(1): 70-76. https://doi.org/10.16362/j.cnki.cn61-1023/h.2018.01.015
[17] 詹菊红, 蒋跃. 汉英文学翻译中的缩合现象研究——以鲁迅小说为例[J]. 外语研究, 2017, 34(5): 75-82.
[18] 管兴忠. 王际真英译作品在海外的传播和接受[J]. 外语教学, 2016, 37(3): 104-108.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Inc.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and the related PDF file are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