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on Linguistic Landscape of the Asian Games in Shaoxing and Ningbo from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Asian Gam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linguistic landscape in Shaoxing City and Ningbo City in the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cultural expression, and its social significance from the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The investigation finds that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 in Shaoxing emphasizes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elements, highlighting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odern sports, while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 in Ningbo is more modernized and international, combin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modern sport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of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 in the two Asian Games co-hosting cities, Shaoxing and Ningbo,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enhancement of city images.

Share and Cite:

Zhu, L. and Shen, Y. (2024) Research on Linguistic Landscape of the Asian Games in Shaoxing and Ningbo from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Open Access Library Journal, 11, 1-10. doi: 10.4236/oalib.1111429.

1. 引言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长河中,语言对文化传承与形象构建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地区的语言展现着其独特的文化魅力。而在各个地区的空间维度上广泛分布的语言景观,将语言和不同介质相结合,在发挥其自身引导、宣传等基础功能的同时,也体现出每一座城市的代表性特色。但现有的研究多集中于某个单独城市的语言景观,对于中小城市的联合比较研究相对缺乏。因此,在杭州亚运盛会的背景下,借绍兴市和宁波市的地理邻近性及其在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共同特征,从多维度对比分析,归结两个城市亚运主题语言景观的共同之处,对比研究两座城市在语言景观设计理念和实践效果的差异,希望为其他城市构建独具自身城市特色的主题语言景观体系,塑造别具一格的城市形象,促进城市的整体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2. 语言景观研究综述

语言景观一词的概念是Landry & Bourhis (1997)首次指出的,将语言景观定义为出现在某属地、地区或城市群,在公共路牌、广告牌、街名、地名、商铺招牌以及政府楼宇的公共标牌之上的语言 [1] 。Ltagi & Singh (2002)认为语言景观是公共场所里所有可见的语言,其所定义的语言景观研究范围更宽泛 [2] 。而Ben-Rafael (2006)则把语言景观定义为“标识公共空间的语言物件” [3] ,即在公共场所或私人企业内外的任何标志或公告,包括从路牌到私人店铺标牌均是语言景观。此外,Troyer (2012)还将语言景观的研究范畴从公共空间,室内场所延伸至网络虚拟空间 [4] ,研究维度不断扩大。Purschke (2017)将语言景观的研究主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动态、符号结构、文化体验等多方面 [5] 。以上说明国外语言景观的研究已经是多维度、多学科的研究。

相比而言,国内对语言景观的研究起步落后于国外,但也取得了一定进展。首先,尚国文、赵守辉(2014)介绍了国外语言景观的理论视角、分析维度、研究方法和发展前景等 [6] ,对国内语言景观的相关研究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彭国跃(2015)从历史语言学角度对上海南京路上一百多年间的语言景观进行研究 [7] ,为从多学科角度研究语言景观奠定基础。李丽生、夏娜(2017)以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为例,考察少数民族聚居区语言景观中的语言生态,发现多语现象是当地语言景观的主要特征 [8] 。由此可见,国内研究范围越来越广泛。

近几年来,国内的研究对象多为景区语言景观。如李晓东(2018)从全域旅游背景出发,运用语言景观理论,对海口城市街道语言景观资源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研究 [9] ;刘竹林、毛蓉蓉(2018)对南京牛首山、栖霞山两大旅游景区的双语语言景观进行了研究 [10] ;冯全功、顾涛(2019)等则考察了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双语和多语语言景观,探究影响旅游景区翻译景观面貌形成的因素 [11] ;丛晨,何劲鹏(2024)对北京冬奥会的赛事语言景观进行了研究,探究赛事语言景观的呈现特征等 [12] 。从目前研究来看,有关于两个城市之间的语言景观比较研究极少,较多的是对于景区的语言景观比较研究,或者对于某区域的语言景观单独研究。因此,我们以绍兴、宁波协办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为契机,对两地的语言景观现状进行分析与比较。一方面,可以反映一个城市规划的特点,为城市规划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对两个城市的语言景观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

3. 研究设计

语言景观,是语言、视觉活动、空间实践与文化维度之间相互作用,在公共领域中可见的书写形式语言的应用,即“标识公共空间的语言物件”。信息化和象征性是语言景观的两种基本功能。前者属于语言景观的显性功能,后者属于语言景观的隐性功能。

3.1. 研究区域

本研究选取亚运会的两个协办城市绍兴市和宁波市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将二者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如下:

1) 二者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相似但存在差异,在地方语言使用方面各具其代表性。

2) 响应国家发展政策。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上提出唱好杭甬“双城记”,培育国家中心城市,支持绍兴融杭联甬打造网络大城市。

3) 绍兴和宁波在多方面发展的深度融合。绍兴和宁波之间涉及产业、交通、水利、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共同推进一体化发展。而两座城市的语言景观,正是其自身文化的体现之一,具有可比性。

在两个城市的空间印象区进行实地考察,比赛场馆、各旅游景区核心区域、公共交通站、广告牌、校园、社区宣传栏、商场等。采样地点广泛,更具有代表性和丰富性(见表1)。

Table 1. Comparison of some aspects between Shaoxing and Ningbo

数据来源:浙江省政府官网。

3.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实地调查的全面性和文献分析的深度,以确保对语言景观的全面理解。通过数码照相,收集两个城市的亚运主题语言景观数据,同场所同类型的语言景观数量不重复统计。对语言景观分布的场所、图文形式、语种等进行分类,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数量统计。

4. 研究结果

4.1. 绍兴市亚运主题语言景观构建与特点

绍兴历史悠久,钟灵毓秀,文化底蕴深厚。城市语言景观将亚运主题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多以图文的多模态形式展现。以历史名人作为城市形象宣传官,如王羲之、鲁迅、周恩来、蔡元培等(如图1)。绍兴保留了大量古建筑,如柯岩古镇、安昌古镇、仓桥直街等,将古城建筑纳入亚运景观设计,展现绍兴独树一帜的历史风貌(如图2)。绍兴以水乡著称,利用水域进行水上表演活动。

Figure 1.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 in Shaoxing with historical and celebrity elements

图1. 绍兴含历史名人元素的语言景观

Figure 2. The image of the ancient city

图2. 古城形象

Figure 3. The theme of “getting better and better”

图3. “越垒越棒”主题

除了与文化结合,绍兴市政府将亚运宣传语中的“爱达未来”(@future) (如图3),进行具体落实,以亚运会棒垒球场馆为依托,打造绍兴棒球未来社区。将自信乐观、不畏挑战、共迎美好的期许带到老百姓身边。绍兴古称“越州”,简称“越”,字义有表示事物向进一层发展的意思。“越垒越棒”代表着美好的愿景,寓意以棒垒球场馆为起点,顺势而动注入新鲜血液,绍兴的发展会更近一步,“越来越棒”。

4.2. 宁波市亚运主题语言景观构建与特点

宁波作为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商邦文化。亚运主题语言景观中融入港口、宁波帮元素(如图4),呼应亚运会“文明”的主题理念。作为现代化城市、计划单列市,宁波在经济、科技、轻工业等领域成就显著。通过无人机表演、灯光展等手段(如图5),表达宁波现代化发展的一面,打造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景观作品,展示其活力,呼应亚运会“智能”的主题理念。宁波位于东海之滨,拥有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态资源。通过打造绿色植被、水景等具有生态意识的语言景观(如图6),呼应亚运会“绿色”的主题理念。

Figure 4.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 in Ningbo with port elements

图4. 宁波含港口元素的语言景观

Figure 5. Ningbo southern business district light exhibition

图5. 宁波南部商务区灯光展

Figure 6. Green vegetation in a park in Ningbo

图6. 宁波某公园绿色植被

4.3. 比较分析与讨论

4.3.1. 两地亚运主题语言景观的共同点

从语言景观场所分布角度来看,亚运城市语言景观主要分布于比赛场馆、各旅游景区核心区域以及公共交通站等城市空间第一印象区(见表2)。

Table 2. The distribution of Asian Games linguistic landscape

绍兴市作为杭州19届亚运会承办比赛项目最多的协办城市,有四个主要亚运场馆:绍兴奥体中心体育馆;中国轻纺城体育中心;绍兴棒(垒)球体育文化中心,绍兴柯桥羊山攀岩中心。宁波市仅有一处比赛用地:宁波象山亚帆中心。

结合表2可知,尽管绍兴市承办的赛事多于宁波市,但两座城市的亚运主题城市语言景观的场所分布都较为广泛,二者没有明显差异。进一步从语言景观分布的具体场所可以发现:绍兴和宁波的亚运主题语言景观都主要出现于人流量比较大的公共交通区域和公共的开放空间,都是城市形象构建中比较基本的视觉空间,且两个城市的共性为数量与场所的人流量成正比。

两个城市语言景观呈现形式以多模态为主,包括文字、图像、立体绿化、灯光秀等。如下表所示(见表3)。

Table 3. The types of mode

两个城市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都将亚运主题与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古建筑、组织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民俗表演等方式展现本土文化魅力。两地均位于江浙沿海地区,具有丰富的水域资源,都通过水上表演、水上灯光秀等形式,充分利用水域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亚运景观。作为现代化城市,两地都将创新科技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中,如投影技术、虚拟现实等,为亚运景观增添现代感和科技感。

通过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标识、口号、标语等语言景观元素,突出展示了城市的文化底蕴和亚运会的主题。两市在语言景观设计上注重突出亚运会的国际化、和谐、友好的形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精神的结合。

4.3.2. 两地亚运主题语言景观的差异性

尽管绍兴市和宁波市都通过传统文化、水域资源和创新科技等方面构建亚运主题语言景观,但由于其文化特色、地理环境和历史渊源的不同,两地在景观设计上有不同的侧重点,两地突出不同的文化元素,呈现出各具特色的表现形式。

绍兴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是文人墨客的故乡,以古城建筑和水乡风光为主要景观特色,强调传统文化与现代运动的融合,注重历史文化元素的体现。绍兴市的城市宣传标语为“名城绍兴越来越好”(如图7)。包括2022年在绍兴举行的亚运会测试赛(2022年全国棒球冠军杯赛),其宣传标语为“韵味杭州 名城绍兴”。绍兴市的定位侧重于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鉴湖越台名士乡”,这是“名城绍兴”的由来。

Figure 7. Shaoxing Asian Games promotional slogan

图7. 绍兴亚运宣传标语

宁波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以商邦文化、海洋文化为主要特色,更加突出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特点,强调经济发展与现代体育的结合。宁波市的亚运主题城市宣传标语为“书藏古今展文明 港通天下迎盛会”(如图8)。“书藏古今”狭义指天一阁,广义指宁波这座城市的文化融通古今。“古”指文化积淀深厚,“今”指文化与时俱进地发展。宁波市连续四年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展文明”展现的是历史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结合,体现了城市的人文精神。“港通天下”狭义指宁波的港口商贸繁荣,突出了宁波作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根本特色。一个城市的发达与否,与交通是否便利息息相关。“通天下”广义上不仅体现了宁波的交通便利,也是宁波走向国际化和现代化的真实写照。

Figure 8. Ningbo Asian Games promotion slogan

图8. 宁波亚运宣传标语

4.3.3. 两地亚运主题语言景观的社会意义

绍兴和宁波结合城市自身的文化特点与亚运主题相融合,塑造独具特色的语言景观。不仅对外展示了城市丰富的城市形象,同时从多层面提升了文化软实力。亚运赛事语言景观的宣传,自上而下,不仅向市民宣传了“全民运动”的主题,激发市民的体育热情与健康生活观念,同时还增强市民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多元文化的多模态展示,为国家之间和城市之间提供文化交流的契机,从内而外,彰显了城市的包容性和国际化水平,促进亚洲各国之间的团结。

两地亚运主题语言景观的使用对激发市民体育热情、塑造城市形象、加强文化交流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促进城市文明进步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5. 结论

本论文在对比视域下,探讨了宁波和绍兴两座城市在亚运会过程中语言景观的使用及其特点,展现出地方文化与国际化运动盛会相结合的独特魅力,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但研究发现对未来语言景观而言,仍有许多值得研究的方向。因此,在此对未来语言景观研究方面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

1) 重视语言景观中所蕴涵的社会变迁和文化交流的意义。语言景观发展至今,见证了移民潮、城市化、全球化的社会变迁,这些变化对人们对文化的认同产生了何种影响以及人们在不同文化语言环境中如何互动与融合,促进文化多样性仍是值得研究的方向。

2) 通过跨学科合作,以全球视角,拓宽研究方向。通过发现与分析一些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的语言景观,更全面地了解语言景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 注重语言景观的理论构建。加强对语言景观形成、演变和发展的理论探讨,构建一套系统的关于语言景观完善的理论体系,为后续研究提供指导。

4) 关于提高技术应用水平与数据收集的研究。在大数据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通过人工智能对语言景观进行发掘和分析,能够有效提高对语言景观研究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建立系统的语言景观数据库,更有效地收集不同形式的语言景观数据,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丰富的素材。

亚运语言景观不仅是亚运时期宣传和成果的呈现,也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中国将会用更加精彩的语言景观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国际风采!

基金项目

202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语言景观视域下多元城市形象构建与提升研究――以亚运城市绍兴为例”(项目编号:202312792019)。

比较视域下绍兴市和宁波市亚运主题语言景观研究

摘要:基于亚运会主题,本文在比较视域下结合语言景观的理论框架,探讨绍兴市和宁波市在亚运主题语言景观的构建、文化表达方面的异同及其社会意义。研究发现,绍兴市亚运主题语言景观注重历史文化元素的呈现,突显出传统文化与现代运动的融合的特点,而宁波市亚运主题语言景观则更显现代化和国际化,将经济发展与现代体育相结合。本文通过对绍兴和宁波两座亚运协办城市语言景观的多维度分析,为城市形象构建与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比较视域,绍兴市,宁波市,亚运会,语言景观

Conflicts of Interest

The authors declare no conflicts of interest.

References

[1] Landry, R. and Bourhis, R.Y. (1997) Linguistic Landscape and Ethnolinguistic Vitality: An Empirical Study. Journal of Language & Social Psychology, 16, 23-49.
https://doi.org/10.1177/0261927X970161002
[2] Gorter Durk, N.H. Itagi and Shailendra Kumar Singh (eds.) (2005) Linguistic Landscaping in India,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New States. Language Problems & Language Planning, 29, 199-201.
https://doi.org/10.1075/lplp.29.2.11gor
[3] Coupland, N., Bishop, H., Evans, B., et al. (2006) Imagining Wales and the Welsh language: Ethnolinguistic Subjectivities and Demographic Flow. Journal of Language & Social Psychology, 25, 351-376.
https://doi.org/10.1177/0261927X06292803
[4] Taylor-Leech, K.J. (2012) Language Choice as an Index of Identity: Linguistic Landscape in Dili, Timor-Lest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lingualism, 9, 15-34.
https://doi.org/10.1080/14790718.2011.583654
[5] Purschke, C. (2017) (T)Apping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 Methodological Challenges and the Scientific Potential of a Citizen-Science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Social Semiotics. Linguistic Landscape, 3, 246-266.
https://doi.org/10.1075/ll.17023.pur
[6] 尚国文, 赵守辉. 语言景观的分析维度与理论构建[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4, 37(6): 81-89.
[7] 彭国跃. 上海南京路上语言景观的百年变迁——历史社会语言学个案研究[J]. 中国社会语言学, 2015(1): 52-68.
[8] 李丽生, 夏娜. 少数民族地区城市语言景观中的语言使用状况——以丽江市古城区为例[J]. 语言战略研究, 2017, 2(2): 35-42.
[9] 李晓东.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语言景观资源保护与开发策略——以海口街道名称为例[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41(2): 124-129.
[10] 刘竹林, 毛蓉蓉. 旅游景区双语语言景观实探及译写研究[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5(2): 71-73.
[11] 冯全功, 顾涛. 旅游景区的翻译景观研究——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19(6): 83-97 127-128.
[12] 丛晨, 何劲鹏, 杨伟群. 大型体育赛事语言景观的呈现特征、建构经验与提升策略——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为例[J]. 体育学刊, 2024, 31(1): 71-78.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Inc.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and the related PDF file are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