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and Effectiveness of Integrating “Xi Jinping The Governance of China” in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bstract

In June 2021, the Propaganda Department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expanded the pilot scope of “the three enters” of the multilingual versions of “Xi Jinping The Governance of China” into universities, textbooks and classrooms. As one of the 25 pilot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country, our university actively introduces the English version of “Xi Jinping The Governance of China” reading handouts in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However, in the early stage of teaching practice, the author found that there were some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such as emphasis on teaching forms, but neglect on teaching content, emphasis on teaching objectives, but neglect on teaching methods, emphasis on assessment on knowledge and skills, but neglect on literacy assessment. Based on practical reflection, this paper forms an implementation path that focuses on goal setting in vocabulary teaching, deepen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in classic reading, and re-examines Chinese culture in storytelling, so as to achie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such as establishing student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broadening students’ international vision, and promoting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Share and Cite:

Zhu, M. and Gu, F. (2024)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and Effectiveness of Integrating “Xi Jinping The Governance of China” in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Open Access Library Journal, 11, 1-7. doi: 10.4236/oalib.1111400.

1. 引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以下简称“三进”)试点工作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通过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引导学生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国家命运,成为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接班人。教育部部长陈宝生(2016)指出:高校要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要理直气壮地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教育阵地,提高战斗力 [1] 。2021年6月,中宣部召开会议对“三进”试点工作进行阶段总结,并就扩大试点工作范围开展专题部署。笔者所在学校作为外语类院校列入该轮全国25所试点高校之一,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语版本引入大学英语课堂,结合大学英语教材,课前深入挖掘教材思政元素,课中深度融合,并加以课后实践 [2] 。与其他课程相比,大学英语作为高校教育中必修课程之一,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语言和文化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与意识形态紧密联系。因此,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语版本引入大学英语教学,学生不仅能实现英语水平的提升,还能实现价值塑造。笔者通过参与、观察、体验、交流的方式,发现部分课堂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实施存在重教学形式、轻教学内容;重教学目标、轻教学途径;重知识技能轻素养考核等问题,不仅阻碍了教学的有效性开展,也造成了学生思政观念形成的滞后。本文基于实践反思,形成在词汇、阅读、实践教学环节中重审中国文化的实施路径,以期实现诸如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学成效。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融入教学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语言实践活动,因此话语的表达方式直接影响课程思政的效果 [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中理论话语较多,理论思想较浓,思想性较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初期,有生搬硬套现象,教学效果不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2.1. 重形式,轻内容

长久以来,大学英语课堂所使用的教材一直追求语言的地道和原汁原味,教材内容大多源自西方,是英语国家文化的直接呈现,蕴含的主要是西方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存在着文化失语现象,对实现课程思政非常不利,无法满足我国当前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战略目标 [3] 。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引入大学英语课堂,其主要目的是重塑学生的思政意识。对于大学生来讲,思想政治意识的培养依赖于具体形象思维,假如在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文本内容缺乏深入的挖掘,也就不能很好地使具体内容与抽象的思政观念重塑进行融合。基于大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学习方式和特点,势必驱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纵观部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采用传统授课方法进行教学,主要以教授语言基本知识、应试技能技巧为主,比如就四六级考试中的重点词汇讲解、重点句型翻译、阅读理解解析,以及听力技巧讲授。在课堂中,注重形式,缺乏内容的解析与深化,导致学生在课程中被动灌输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缺乏兴趣驱动,无法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教学内容是课程思政的核心,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正如文秋芳教授(2021)曾提到的: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展开,其中横向维度就有4条思政链,如内容链、管理链、教师言行链和评价链。而内容链是课程思政开展的起点,也是课程思政的重要抓手 [4] 。徐锦芬教授(2021)也指出:教学材料或内容是一切教学的载体和重要依据,教学材料中的思政内容挖掘、建设和应用是实现课程思政的重要保障 [5] 。因此,我们必须要改变这种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以内容为抓手,深度挖掘、探索内容,实现内容为王的课程思政教学。

2.2. 重目标,轻途径

在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进英语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挖掘了一些思政元素,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当家作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达成了一定的育人目标。但是也存在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思政育人目标的设定,为了落实目标,反复强调与思政育人有关的词汇和语句翻译的教学,希望学生通过对相关词汇的背诵和翻译练习以达成思政目标,使隐性的思政目标显性化,忽视了材料中所蕴含着的政治态度、文化韵味和人文情怀,导致学生只识知识,而非真正理解和认同,更无法在课外实践中运用英语自如地表述中国特色文化和政治态度。英语课堂中过于强调思政育人目标,而忽视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这在较大程度上导致思政育人与英语能力培养处于割裂状态。

2.3. 重知识技能考核,轻素养考核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考核有改进,但也存在走老路的影子。课程最终归宿还是以分数作为指标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教师会选用教材中提供的重点单词,重点句子翻译为考试题型,学生仅需熟记考纲上的单词与句子便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材料走进英语课堂应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要从教材中挖掘真正彰显价值导向性和文化引领性的内容作为考核的指标,比如对学生价值观、品行品格、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核。可见,这样注重知识技能的考核方式,忽视了语言的多样性,未能让学生体会到文化的多元化,未能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对多元文化产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同时也导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进入大学课堂失去了其部分价值与意义。

3. 实施路径

为了有效解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进入大学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教师尝试通过“分析――筛选――增补”等步骤,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内容,即分析篇章,筛选出其承载的思政元素,同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为抓手,有机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学内容,将抽象的语言向现实话语转化,增强其话语生气和魅力,使之真正地入脑、入心。具体通过创新词汇翻译、经典阅读、讲中国故事实践等教学,引导与支持学生重塑、深化思政觉悟,重审中国文化、塑造中国新形象,推动大学英语课堂对课程思政教学的落实,更好地完成英语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成为新时代拥有高尚追求的优秀人才。

3.1. 词汇教学中注重目标设定的多层性

词汇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词汇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词汇翻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词汇教学中,提取相关思政和中国文化元素渗透于教学,尤其注重词汇教学目标设定的多层性。

首先,知识层面,在词汇、表达等讲解时,对相关词汇或表达的来源、发展、语义、形态、蕴含的文化知识等进行了解,特别是对词汇或表达的英汉文化背景进行对比,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如对诸如the Chinese people went through hardships as grueling as “storming an iron-wall pass”(雄关漫道真如铁),forge ahead like a gigantic ship breaking through strong winds and heavy waves (长风破浪会有时)等中国古诗文的翻译进行相应的接触、掌握和积累。学生通过比较中英的异同,了解汉语以意合为主;而英语以形合为主,以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为主。英语句子中需要用各种形式的连接词实现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为之后的实践打下语言基础。

其次,能力和素养层面,如对achieve rejuvenation (实现伟大复兴),raise out of poverty (脱贫致富),reform and opening-up (改革开放)等中国文化热门词汇,提取词汇中蕴含的人文素养,通过视频故事赏析,学生在了解故事的过程中掌握词汇的精准英文表达,同时认知和认可中国元素,培育文化自信 [6] 。

3.2. 经典阅读中深化思政觉悟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阅读是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语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的重要举措,更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首先,通过阅读,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观点和价值取向,拓宽视野,培养国家视野。其次,通过阅读,帮助学生充分体验相应的思政元素,让学生更加生动理解和体会到思政教学的内容,从而深入领悟文化背景及民族精神。

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阅读讲义第一单元The Chinese Dream为例,该单元节选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以“中国梦”为主题的讲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基于时代背景,讲解中国人民肩负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让学生了解其所属的时代背景、历史事件,将中国梦与青春梦进行链接,让学生深刻明白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结合新目标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 Unit1 Oh! College, Here I Am!的篇章内容,为学生上好大学第一课,引导学生像篇章中的主人公一样在迈入大学的时候就对未来的学习计划、专业发展有清晰的规划,以学生个人的梦想为出发点,每一个学生所追求的个人梦想终将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经典阅读的深度与广度影响着课程思政的成效。因此,在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引入大学英语课堂前,教师务必要看经典原著、读经典原文、悟经典理论,从而使思政教育在课堂中达到最佳成效。

3.3. 故事讲述中重审中国文化

“故事讲述”是指“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针对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在沟通态度确立、话语关系把握、共识信任建立、话语责任担当等方面的不足,教师在完成课堂内嵌教学后,实施真实情境的课外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在讲述蕴含社会价值故事的过程中明确自身价值和社会定位 [7] 。比如,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阅读讲义Unit3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为例,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材料中给出了一篇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故事,在故事教学后,教师带领学生到实地考察,与村民对话,了解当地脱贫的实践方式,讲述中国农村脱贫攻坚战的故事,并制作成短视频进行展示,通过自媒体来进行故事传播的新体验。以绍兴新昌外婆坑村为例,在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下,1995年,外婆坑村到镇中心的公路全程贯通,打通了村民的出行,点燃了小山村村民致富的火种;同时得天独厚的乡村旅游资源得以开发,如保存完好的古村落风貌、少数民族扎染制品,玉米饼等“镜岭味道”系列土特产,是村民能够立足当地资源,发展乡村旅游,走上发家致富的脱贫之路。学生经历亲身体验,在用英文讲述该故事时,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应用经过多轮推敲,感情投入更加充沛,课程思政得到潜移默化、隐性地显现。

另外,我校每年都会举办“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的优秀短视频作品竞赛,学生选取相应的主题以短视频的方式,完成用画面呈现和配音讲述中国故事的作品,旨在将课外实践活动在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和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开展,在实现语言和知识目标的同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达到实践思政的目的。在视频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从最初用眼睛观察、发现,到用心体悟、理解,最终形成价值认同,实现其价值观的塑造。同时,通过对中国文化的表述,将其放在世界范畴和视野下进一步审视,在对比中更好地认识中国文化,提升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最终逐渐树立批判性的文化意识,实现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提升 [7] ,塑造中国大学生新形象。

4. 实践成效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效果显著,树立了学生的文化自信,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4.1. 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意味着对本国文化的自尊、自信、自强,同时也包括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包容。我校的大学英语课堂引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效落实了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承载了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教材显性或隐性地塑造了学生的思想,积极地影响了他们的价值取向。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教材以中国梦、人民当家作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主题为切入点,教师较好地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思考国家、社会、文化等重大议题,达成学生学会用双语表达国家政体和国体、基本国策、百年奋斗目标等的教学目标,提升了对自我文化的认知,树立了正确的思政观念,增强政治觉悟和文化自信,学会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培养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学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 。

4.2. 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中国具有不同于西方的政治、社会、文化,中国具有“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特色,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我校在教学中加深对中外文化的比较研究,引导学生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全面客观看待中西方文化,从而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中国文化的正确认识,增强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与此同时,培养了学生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尊重,形成了对不同文化价值导向的批判性意识。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成为了具备全球背景下的综合素质的新时代人才,实现了国际视野的拓宽。

4.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希望,也是未来社会事业的重要建设者。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创新了新时代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较好地帮助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了个人修养和道德修养,形成了健康向上的人生理念,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养、学术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促发学生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文化素养、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5. 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是高校课程思政最有价值、最有发展前景的其中一门。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阅读讲义引入大学英语课堂是一项明智之举,也是一项传承历史、链接未来的重要举措,只要我们充分挖掘、创新运用思政元素,一定会让思政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相结合,达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提出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实施路径还处于探索阶段,实践也主要尝试于词汇翻译、语篇分析和讲述中国故事实践,需要更加深入、更为广泛地研究。如素养考核方式的完善、甚至相关评价体系的构建,还值得后续研究。

基金项目

本文系“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研究基地2023年度委托课题”(2023WGYYWH01)阶段性研究成果;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2022年度校级虚拟教研室“大学英语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建设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021年浙江省线上线下一流本科课程“英语听力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实施路径和成效研究

摘要:中宣部于2021年6月扩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的“三进”试点范围,我校作为该轮全国25所试点高校之一,积极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阅读讲义引入大学英语课堂,结合大学英语教材,课前深入挖掘教材思政元素,课中深度融合,并加以课后实践。但在教学实践初期,笔者发现部分课堂在实施中存在重教学形式、轻教学内容;重教学目标、轻教学途径;重知识技能、轻素养考核等问题。本文基于实践反思,形成在词汇教学中注重目标设定的多层性、在经典阅读中深化思政觉悟、在故事讲述中重审中国文化的实施路径,从而实现诸如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大学英语,实施路径,教学成效

Conflicts of Interest

The authors declare no conflicts of interest.

References

[1] 陈宝生. 对话教育部长陈宝生:培养什么样的人, 办什么样的大学[N/O]. 光明日报, 2016-12-29(01). http://edu.people.com.cn/n1/2016/1229/c1053-28985766.html
[2] 董伟. 课程思政视角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有效实践模式研究[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43(1): 124-128.
[3] 靳帆, 范学荣.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建设实现路径研究[J].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3, 38(3): 45-49.
[4] 文秋芳. 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J]. 中国外语, 2021(2): 48-49.
[5] 徐锦芬. 高校英语课程教学素材的思政内容建设研究[J]. 外语界, 2021(2): 18.
[6] 胡琰琪.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策略——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为例[J]. 大学, 2023(20): 145.
[7] 李晓莉. “大学外语”多语种课程群思政模式的系统化构建——以大学生“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能力培养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 2023(42): 131-132.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Inc.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and the related PDF file are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