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ive Culture and Its Teaching Design in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PEP)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

Abstract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separable, and English teaching should not be limited to knowledge transmission but also carry the mission of cultural exchange. The English curriculum has both instrumental and humanistic aspects. The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s (2001) for the first time included cultural awareness as one of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indicating that young students, as the successors of their country, should have an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cultures, especially their own culture. However, investigations have foun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native culture in current Chinese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 is relatively low, and cultural teaching is often neglected in actual English classes. This not only hinder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ross-cultural abilities but also hampers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ina as a culturally rich nation.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ontent and proportion of native culture in the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PEP)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cultural teaching designs based on the textbook content. This aims to address the current neglect of cultural teaching in English education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textbook developers while offering practical teaching paradigms for English teachers on the frontlines.

Share and Cite:

Ding, H. (2023) Native Culture and Its Teaching Design in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PEP)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 Open Access Library Journal, 10, 1-7. doi: 10.4236/oalib.1110459.

1.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我国对于语言和文化关系的认识发展相对国外发展较为缓慢。但随着文化全球化发展的进程,国内许多学者开始意识到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但这一行为仅仅局限于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对于母语文化关注甚少。2000年我国学者从丛 [1] 在《光明日报》发表的“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国文化失语”概念。这是指当我国学者与外国人进行交流时由于缺少本国文化知识或者难以使用英语来表达自己想法,从而患上的“失语症”。这恰恰说明当今的英语教育对于本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尤为忽视。但是跨文化交际首先是两者之前的交谈,而不是“唱独角戏”。只有双方在言语的沟通,信息的互换和思想的碰撞中才能进行正在的交际,否则这个交流便是失败的。

此后,这一概念引起了外语界广大同仁的关注。邓耘 [2] 认为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英语教育要兼顾目的语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导入,并从几个方面论述如何将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赵海燕 [3] 从文化的变迁角度认为“中国文化失语”已经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并且从历史和现实层面追溯成因。赵凤玲 [4] 则认为西方文化大肆进入国门、五四运动学习西方文化、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不平衡等种种原因都是限制中国声音传入世界的原因。同时这也体现在教材编写的不合理,徐若梦 [5] 通过研究英语教材发现当前的教育仍旧以功利化为主,教材上的大多数内容都是围绕目的与国家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对于涉及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或是传播中国文化使命感的内容非常少见。

综上所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教科书中涉及的母语文化较目的语文化少之又少;传统教育重视目的语文化,忽视本国文化的输入;社会考试的取向主要以分数为主,忽视对学生人文性的培养。所以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把能力培养、知识传授和价值塑造三者融为一体是当代英语教师该思考探讨的重要课题。

2. 中国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中国文化在外语教学中具有重要性。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增长,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极其内涵以及学习如何用英语表达中国优秀文化至关重要。首先,中国优秀文化是我国文化的基石,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必须品。学习一门语言不仅仅是学习词汇和语法规则,更是理解和融入这门语言所属的文化 [6] 。通过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可以建立更加积极和平等的跨文化交流。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不仅能够与中国人更好地沟通和合作,也能够在国际交往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7] 。

其次,中国文化对于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至关重要。如今,全球化的趋势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变得更加频繁。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文化,学生可以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如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学作品和哲学思想。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还能够拓宽他们的思维和视野,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8] 。文化对比教学策略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9] ,其目的是通过对比其他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点,感知他国文化的内涵和文化现象,同时也是深化本国文化的重要举措,因此只有在文化教学中以本国文化为基础,以本国文化视角审视、判断其他文化才不会陷入“他国主义”的牢笼中。

最后,母语文化学习对于目的语学习具有正迁移作用。刘润清 [10] 认为“学习外语时,完全脱离母语是不可能的”。有时候一些难以理解的外国表达和意思可以通过本国文化知识轻而易举的理解,当然这也是和大脑中原有的旧知进行比较或是类比得到的结果。例如英文中会有第三人称单数的用法,而中文中却没有。这便是无意间将两种知识构架进行对比,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使用第三人称用法,教师会通过一系列的例子进行阐述说明外国是注重人格和自由的国家,中国则是崇尚集体主义和尊老爱幼的。通过挖掘词汇或是语法背后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学习语言。

2011年《英语课程标准》 [11] 提出要促进学生“在体验中外文化的异同中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加国际理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基本理念。这说明英语课程不再是单一传授英语知识的科目,更要注重本国文化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鼓励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此,外语学术界的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中国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袁芳 [12] 表示,外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因素在实现外语教学的宏观目标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邓耘 [2] 认为中国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能带来诸多益处。首先,它可以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其次,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及民族认同感;最后,它能帮助教师提高文化素质与教学能力。王燕 [13] 认为在中学英语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能体现英语教学“立德树人”的学科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跨文化理解、鉴别和交际能力,同时对英语学习有正迁移的积极作用。除了理论层面的阐述,张漫漫 [14] 通过四个月的教学实验,证明中国文化教学策略能够激发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这进一步说明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3. 人教版初中英语中的母语文化及其比例

人教版英语教材由五本书组成,七年级和八年级分上下两册,九年级是单独一册。本论文首先采用张革承和张洪岩 [15] 对文化的分类,调查初中英语教材中母语文化所占比例。其中目的语文化是指将英语作为首要交际用语的国家,如英美国文化;本国文化指的就是中国文化;世界文化指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以外的世界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对比文化指两种以上文化对比的教学素材;其他文化指国家或民族背景不明显、较为宽泛的人文及科技知识,如日常生活、自然环境、科普知识等。

笔者随后采用张占一 [16] 的文化分类方式,根据材料内容进一步细分母语文化,将其分为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交际文化是指交际文化指的是人们在交流和互动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特定文化特征和行为准则。交际文化研究关注人们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沟通方式、社交习俗和行为规范等,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人们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交际文化的研究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减少误解和冲突;知识文化则是指某一特定文化中所涉及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学术传统和知识产出。它包括文学、哲学、科学、历史、艺术和宗教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并反映了一个文化群体对于世界的认知和理解。笔者在此选择教材中的阅读部分作为研究对象,原因在于其能表达较为完整的信息内容,能更好塑造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价值观,以下是对教材的具体调查和分析。

图1. 人教版教材中的文化内容及其比例

如图1所示,母语文化在人教版英语教材中占比仅为18%,相比于目的文化的占比25%和其他文化35%来说的确存在一定的不足。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国家甚至都将中文作为第二语言,所以为了更好地将国内优秀文化传播到世界,中国文化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要学会如何使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具备基本的语言技能后才能将国内的优秀文化内核通过语言的形式传播。所以在教材中应该多增加一些母语文化增强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对比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所占比例也是比较少的,分别是14%和8%。文化对比是学习中外文化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文化对比可以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现象和内涵,同时学生对本国文化也能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让学生通过辩证对比内化不同国家的差异,从而进一步增加文化敏感性和认同感,这一步骤不仅能在学习知识上起到帮助,同时对于其批判性思维,对于文化的思考和内化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17] 。

由图可知,世界文化占比8%为最少的一部分,这显然是十分不合理的。因为当前国际上我们对话的主体不仅局限于英美国家的人,更多的是来自第三世界的人民。同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英语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学习世界文化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也能无形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度和感知力,通过接触和了解不同文化后所自然而然形成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对于母语文化的调查可知(表1),人教版教材涉及的母语文化内容大多属于知识文化,交际文化涉及较少。知识文化占比约为67%,交际文化占比为33%。但实际上当进行跨文化交际时,造成对话双方文化障碍的原因在于

表1. 教材中母语文化的内容及分类

不理解对方国家的习俗规范、价值取向、人文道德等一系列内在的交际文化。交际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所发挥的重要性更为明显,有时候大多数的交际我们可以依靠动作、表情等非语言表达完成交际,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知识文化的任务。同时交际过程中的交际文化缺失是不可及时学习或是补救的,因为这个文化是内化于知识背后的文化内核与人们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等。故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的关注交际文化的作用,帮助学生在交际中真正解决问题,培养跨文化能力。

4. 母语文化的具体教学设计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对人教版九年级U9阅读材料进行具体教学设计。本节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包括:1) 语言能力: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句子表达和词组,如be moved by, sense a strong sadness and pain;能够运用多种阅读技巧找出文章大意,了解每一段落的意思并且找出相应的语言材料。2) 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理解标题的内涵;能够赏析文章并且从文章中学习阿炳的精神。3) 文化意识:通过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激发学生的文化学习兴趣,同时希望同学们能从阿炳身上看到闪光点并向他学习。4) 学习能力:能灵活运用扫读、略读跳读、预测、记笔记等一系列阅读技巧;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步骤包括读前、读中和读后。

读前教师可以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谈一谈你所知道的中国传统乐器有哪些?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也是一种内化本国文化的过程,让学生在互动讨论中积极思考,产生民族自豪感。接下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相应的传统乐器的图片,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加深学生的记忆,并且可以适当的向同学们输入一些关于乐器的英语表达。接下来教师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和标题,让学生自己思考标题的含义并预测文章内容。在标题解读上,教师可以从“sad”和“beautiful”这一对反义词提示学生,一方面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阅读。看图预测则可以锻炼学生看图想象的能力,同时也为后续的文章打基础。读前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唤醒学生的旧知。

读中环节,教师让学生首先快速阅读文章并且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2) 你知道文中的曲子是什么吗?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扫读的阅读技巧,如段落中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往往包含着大量信息,首先阅读其能够更快的把握段落大意。在了解文章大意之后,教师要求学生进行略读以抓取每段的主要内容,并且提供材料支撑观点。这里教师的支架式帮助也很重要:支撑性材料可以使例子、原因、观点或是一些具体的细节。这样,学生在进行略读的时候就会留意教师所提示的内容。这样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同时也是在润物细无声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读后教师主要围绕阿炳的人物精神和标题的含义展开小组讨论,同时让学生回答一个问题:作者觉得这首曲子是怎么样的?以此巧妙指出阿炳的曲子是悲惨但美妙的原因―悲惨的身世背后是不屈的人格。教师让学生通过讨论,一步步挖掘文章的内在含义和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生活不只有快乐和幸福,也有磨难和痛苦,但是对生活苦难的态度决定认识的高度。《二泉映月》包含对黑暗的控诉和对光明的憧憬,而我们要从阿炳的身上学到不向命运妥协,对未来怀揣希望的人生态度。我认为真正的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了解书本中的知识,牢记课本中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考、内化和学习的能力。

最后,英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教学迫在眉睫,作为中国人应该有意识并且有能力弘扬本国优秀文化。青年一代作为新时代的谱写者和推动者,决不能在错综复杂的文化大雾中迷失。英语教师作为指路人应该苦练教师能力和素养,结合时事和最新的教学手段将中国文化无声渗透于英语教学中。

5. 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文化在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将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不仅是教学政策所要求的,也是历史所需,时代所趋。通过教授中国文化,学生能够开阔视野、提高跨文化理解能力,并培养文化自信心。本文通过涉及一节阅读课的中国文化融入详细介绍如何将中国文化更好地融入英语课堂,实现知识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这些策略不仅提供了知识的传授,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提供了实际应用的机会,促进了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兴趣。因此,教育界应重视中国文化的教学,并采取有效的策略来确保学生从中获得最大的收获。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母语文化及其教学设计

摘要: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英语教学不应只局限于知识的传递,更需承载文化交流的使命。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首次把文化意识列为课程标准之一,这说明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接班人应该了解不同的文化,特别是本国文化。但是经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初中英语教材中母语文化的占比较少,而且在实际英语教学存在忽视文化教学的现象。这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同时也不利于我国进一步建设文化大国。本论文研究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母语文化内容及其占比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开展相应的文化教学设计。从而弥补如今英语教学忽视文化教学的现状,为初中教材编写者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参考,同时为身在一线的英语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教学范式。

关键词:人教版,母语文化,教学设计,初中英语

Conflicts of Interest

The author declares no conflicts of interest.

References

[1] 从丛. “中国文化失语”: 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 光明日报, 2000-10-19.
[2] 邓耘. 中国母语文化“失语”与英语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母语文化[J]. 中国教育学刊, 2016(S1): 10-12.
[3] 赵海燕. 从文化变迁看高校英语教育的“中国文化失语” [J]. 中国高教研究, 2016(11): 99-102.
[4] 赵凤玲. 对文化互动中中国文化“失语”问题的反思[J]. 中州学刊, 2009(4): 239-243.
[5] 徐若梦. 浅议我国英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失语”与传承[J]. 出版广角, 2016(1): 79-80.
[6] 谷启楠. 文化教学与外语教学[J]. 外语界, 1988(2): 2-4.
[7] 刘满满. 对高中英语教学中双向文化导入的研究[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 30(2): 162-163.
[8] 苟丽梅, 姜焕文. “母语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阐释[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6(4): 104-107.
[9] 刘正光, 何素秀. 外语文化教学中不能忽略母语文化教学[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2): 61-64.
[10] 刘润清. 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1): 7-12+80.
[11] 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12] 袁芳. 试析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地位与作用[J]. 外语教学, 2006, 27(5): 67-70.
[13] 王燕. 中学英语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问题与对策[J]. 上海教育科研, 2015(8): 59-63.
[14] 张漫漫. 人教版和外研社版初中英语教材role-play中文化内容的对比研究[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 37(6): 89-93.
[15] 张革承, 张洪岩. 英语全球化语境中的高中英语文化教学[J]. 课程·教材·教法, 2007, 27(6): 49-52.
[16] 张占一. 试议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J].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0(3): 15-32.
[17] 戚雨村. 语言·文化·对比[J]. 外语研究, 1992(2): 3-10.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Inc.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and the related PDF file are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