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Education Empowers the Development of 26 Counties in Zhejiang Mountainous Areas: A Case Study of Yongjia and Wencheng

Abstract

Art education cultivates people’s cognitive ability and creativity, enhances their aesthetic ability and psychological adaptability, and fosters their social communication skills, making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personal character formation. In October 2020, the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released an opinion, stating that breakthroughs should be made in aesthetics education in schools by 2022, 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aesthetics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and basically establishing a complete and distinctive modern aesthetics education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ontext of common prosperity, art education should respond to the national call and empower the mountainous areas.

Share and Cite:

Chen, D.Y. and Wu, Y.X. (2023) Art Education Empowers the Development of 26 Counties in Zhejiang Mountainous Areas: A Case Study of Yongjia and Wencheng. Open Access Library Journal, 10, 1-7. doi: 10.4236/oalib.1110369.

1. 引言

在学校中,艺术教育对于多数学科起到调剂作用,有助于在疲倦时提起学生学习兴趣;在家庭中,艺术教育使生活变得更诗意,在道德教育之余提供了愉悦感。艺术教育使人们不仅能够了解艺术本身,而且能够认识和理解艺术背后的社会文化、精神和价值。它形成一种强烈的社会团结感,使人们产生共同的社会文化、精神、价值和话语。目前,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中,艺术教育处于相对薄弱环节。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目标到2022年实现学校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做到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的要求,完善面向大众的学校美育育人机制,让所有学生都有接受美育教育的机会 [1] 。2022年4月22日,浙江省教育厅等4部门印发《关于促进山区26县教育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重点提出了按照打造“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要求、高标准,旨在构建符合山区需求的教育体系,推进26县教育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为打造教育省域优质均衡的浙江样本努力奋斗。

2. 浙江山区26县艺术教育现状

2021年浙江山区25县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如图1所示。本次调查显示,浙江省各地中小学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对孩子需要接受艺术教育这一点已达成共识,普遍认为艺术教育在教育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学校艺术课程严格落实,按照《浙江省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的通知》的要求,艺术课程不仅在制度上得到了落实,在日常开设上也少有被占课或提前停课的现象 [2] 。部分学校艺术教育特色鲜明、种类丰富、效果显著,学校艺术种类丰富,但仍需在农村地区继续加大宣传与投入。本文将以温州地区的永嘉和文成为例,详细分析艺术教育现状。

图1. 2021年25县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元)

2.1. 永嘉地区

长期以来,永嘉县教育部门一直非常重视永嘉县的艺术教育,并于2009年专门成立教育局学生工作服务中心,具体牵头负责全县中小学的艺术教育等工作。永嘉县坚持的育人原则为“五育并举”,在永嘉县,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是并重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塑造学生心灵美,陶冶学生拥有高尚情操 [3] 。坚持把提高全体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核心,秉承“艺术育德,潜移默化;艺术育智,健全人格;艺术育体,全面发展;艺术育情,张扬个性”的教育理念,全面做好艺术教育工作,为促进永嘉县学校艺术工作的有序开展做好了助力。

2021年,永嘉县文化馆秉承“坚持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为时代而讴歌”的理念,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扣时代脉搏,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收获了累累硕果,原创精品和选送节目喜获省级奖项6项。2021年度温州市优秀乡村艺术团评选,永嘉共有18支乡村艺术团上榜。

表1. 永嘉县配备艺术教师情况

全县共有224个专业音乐教室和175个专业美术教室,基本能满足教学工作展开的需求。全县有399名全职艺术教师(见表1),教师素质稳步提升,如书法领域,引进了5名来自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优质教师。县教育局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好永嘉老百姓满意的教育,扎实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为未来五年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高地、打响“学在永嘉”品牌,开好局、起好步 [4] 。

2.2. 文成地区

文成县全县推广了学生艺术素养监测,每年进行一次监测,及时发现艺术领域短板,尽可能配备齐全师资力量。部分乡村学校因师资不均衡和没有编制,缺乏艺术教师,则通过支教、网络课堂等方式对乡村学校学生进行授课。

山区学校按照国家要求开齐、开足上好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已纳入评价体系,艺术课程不仅仅在制度上得到了落实,在日常开设上也少有被占课或提前停课的现象。文成部分学校艺术教育特色鲜明、种类丰富、效果显著。各中小学积极开展中小学艺术节、科技节,“红五月”活动,校园文艺汇演等。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艺术活动,因地制宜,建立学生感兴趣的艺术社团或兴趣小组,保证每周有固定的有关艺术活动的时间,每年组织合唱节、美术展览和艺术节等活动。充分利用学校校歌、广播、电视、网络以及校园、教室、走廊、宣传栏、活动场所等,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 [5] 。

3. 山区26县发展艺术教育的问题

(一) 山区26县艺术教育兴起,但引入艺术教育优质资源配置有待提升

浙江省近年来经济稳步发展,教育水平也逐渐提升,但山区26县由于受其特殊的地理环境限制,在基础设施、人才配备、资金短缺等多方面无法进一步满足艺术教育的需求。因山区多数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传统艺术教育所需的硬件设施较为落后,多数只依靠最基础的多媒体进行授课,学生无法对于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反馈,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性也受到掣肘;再者,乡村教育面临的现状是乡村基础教育师资短缺,特别是艺术教育,大多数中小学可能只配备两三名艺术类教师,仅满足基础的任课需求,艺术学科师资不足,高中艺术教师较少,如文成中学教师130余名,其中艺术教师4人;职业小学教师约130人,其中艺术教师10余人,这对于教师的综合素养要求更为严格,且大众观念上对于艺术教育的不重视也导致了艺术课程不被重视,教学质量低下,与其他教育脱节;对于帮扶学校来说,帮扶效率是最主要的缺陷,跨地区帮扶会面临的问题不胜枚举,线上联系提高了沟通损耗,仅有物质帮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物质帮扶是否有充足的资金条件,如何高效便利地进行帮扶工作是双方亟待解决的问题。

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在美育方面更为突出。不少山村小规模学校长期由非专业教师兼职授课,学生的艺术素质基础薄弱。为此,温州启动乡村美育计划,共招募了200多名像陈怡一样对音乐教育事业有着执着的理想信念的音乐老师,和文成县、永嘉县等地山区学校结对,常态化开展“空中飞课”,切实解决乡村小规模学校结构性缺编问题 [6] 。

(二) 山区26县传统文化独特,但融入艺术教育传承创新思路有待加强

山区特有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其带有鲜明的山区文化。民族民间艺术作为民俗传统的象征符号和民俗生活化的原生艺术,在岁时节令、人生礼俗、民间信仰、社会交际、衣食住行、消遣娱乐等方面广泛应用的文化样式,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积淀的重要体现,是一个乡村文化特色的精神标志,也是各民族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和重要资源 [7] 。艺术教育不只是简单教授关于音乐或者美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也要因地制宜,在教育中融入地域特色,不仅便于学生理解,也为传承地方文化夯实基础,贯穿“不忘本”的理念。民间音乐是当地文化的代名词,集合了当地特色方言、腔调,甚至乐器,但山区本土音乐人才基础非常薄弱,外来音乐人才只能对于既存的音乐进行载录或改编,却没有本土音乐人对于地域特色的深刻理解,也难融入当地音乐教育;部分山区有特色节日、习俗、活动,但均作为旅游项目发展,未涉及教育方面,重视商业化而忽视了文化本身,不利于文化的传承。

(三) 山区26县生态资源丰富,但浸入艺术教育环境设计理念有待深入

乡村学校的教学场景多数是在教室,对于艺术教室的构造相较于一般教室只多了必要的硬件,如钢琴、绘画桌等,仅能满足最基础的教学需求,校园环境也较为简单,多数的装饰均为简洁的标语,没有结合艺术教育的思考。乡村建设较于学校建设更为直接,受资金条件限制,仅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和经济发展需求,在文化发展的硬件设施上十分薄弱,无法为当地文化进一步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对于乡村建设、校园环境建设的概况,在设计上没有融于艺术教育理念。

4. 山区26县发展艺术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一) 强化“主导式”政府持续有效推动,夯实乡村艺术教育基础保障

政府应对山区26县进行多方面全维度的调查和评估,抓住各地发展弱势,进行重点击破,从政治层面上为艺术教育发展扫清障碍,助力各地艺术教育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细化帮扶机制,不仅限于细化帮扶地区,要精确到校,精准实现帮扶需求互补;加大山区基础建设力度和投入,提高基础建设质量,增加山区艺术教育支出,为后续教育活动提供基本保障;增加乡村基础教育教师岗位,提高教师素养水平要求,要求具备基本艺术素养,将艺术融入日常教学;完善乡村教师相关政策保障,提高乡村教师任教补贴(包括车贴、餐贴等),优化乡村教师待遇,构建综合待遇保障制度,以教师工资收入、专业发展、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环境支持等主要维度,提升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

(二) 建立“联动式”学校优质课程配置,推动乡村艺术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系统成立艺术教育教研室,深化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提高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和教师科研水平,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地方特色名师工作室,以名师带动教师队伍假设,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 [8] ,实现资源共享、智慧生成、全员提升的目的,将艺术教育的需求落实至实处;校方提高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度,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综合主题或者综合项目的形式,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可持续性的、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的、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艺术课程;打破教材束缚,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艺术的自信,挖掘兴趣、培养能力,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创新意识;完善教学用具多样化、便捷化,提高实践教学的运用,让学生能够动手实操,加深课程印象;合理利用支教送教资源,加大对支教工作的支持力度,将支教教师安排至对口岗位,提高支教教师的教育教学展示和交流效率;与家庭建立必要联系,实现师、生、家、校、社五方面联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 致力“融合式”艺术名师资源共享,推动乡村艺术人才引育培养

1) 强化师资培训:乡村由于其部分物质条件的缺少,需要艺术教师具备综合的能力,涉及多维度多学科,对于艺术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也要学会跨专业创新融合,实现进一步的知识融合;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针对不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教学方法,也鼓励方法融合,灵活调整;乡村艺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定期进行教育教学研讨,为艺术教师教学理论持续发展提供机会,强化理论指导教学的意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教学理念进行有机融合。

2) 积极搭建平台:在省内定期开展高校进修活动,促进教学理论和教学方式更新,对于山区划分重点培训名额,确保每个乡村地区的艺术教师都能得到提升机会;开设线上艺术教师培训平台,对于无法实地进修的教师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持,也便于教师实时回顾和巩固学习;与省内较为优秀的名师工作室、科研工作室联动,实现教学质量提升,也为更好地解决乡村教学问题提供专业建议。

3) 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专家专题培训辅导、学校艺术教育成果展演等形式,提高艺术老师业务能力。发挥政府文化部门的作用,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建立音乐专家库,开展点对点活动,建立全省高校音乐人才对应26县实践基地,加强乡村音乐教师知识培训,定期举办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习活动,引进外地音乐人才,提升当地音乐师资水平 [9] 。

(四) 建立“互动式”艺术教育城市空间,推进乡村艺术教育优质发展

切实利用互联网教育的便利性,通过各种基建搭建,让城市优质艺术教育课程进入乡村,为学生提供便利、有效的课程;开展智慧教育创新探索,实现网络课程智能化,如录制AI微课,节约教师成本但仍具备互动性;培育具有乡村特质的未来学校,基本实现智慧校园全覆盖。发挥浙师大“青鸟云课”等优质互联网教育资源服务能力,鼓励各高校提供互联网教育方式创新,推进“名校上云”、“名师金课”、“名师网络工作室”等定向帮扶带动,建设“一校一师一生一空间”,推动育人方式的转变。大数据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在学校艺术教育中也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尤其是在个性化教学上,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依据学生的个人性格、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以及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等自身特点进行数据分析,教师基于此为学生挑选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学生的投入度、情感反应等进行数据分析,改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音乐素养艺术素养。除此之外,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一对多”和“满堂灌”的情况,变为“一对一”的教学模式 [10] 。

(五) 打造“浸润式”艺术教育乡村环境,推进乡村艺术教育创新示范

建设带有艺术理念的乡村环境、学校环境,为艺术教育渲染氛围,可以建设文化礼堂、古祠堂、古书院、博物馆、展览馆等,展出或汇总当地特色文化,对乡村景观等进行艺术教育的浸润式空间改造,融入音乐、美术等设计理念,在潜移默化中传递艺术。

乡村教育领域中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视不足,家庭与学校对于应试教育的迫切需求挤压了艺术素质教育应有的时间,以永嘉为对照,山区艺术教育缺少专业性人才扶持,除了学校以外,艺术机构较少,机构内教师种类也较为匮乏,如音乐培训机构只具备了钢琴、声乐等需求多的教师,无法满足小乐器等更为多样的选择,其机构教师水平也参差不齐,缺乏专业性;地方艺术氛围较为薄弱,缺少全员性、专业性的艺术节、音乐节等活动,多数为商业性质的文旅活动。针对以上问题,要对山区艺术教育进行精准对口帮扶,制定相关保障政策,为艺术教师提供深层深造机会,吸引艺术教师流入。

5. 结语

浙江省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在各方建设上须呈现前进态势。为积极打造教育现代化先行省,需全面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推动山区26县教育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打造“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要求、高标准,构建符合山区需求的教育体系,加快推进26县教育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教育省域优质均衡的浙江样本。笔者从专业研习角度出发,为浙江省山区26县探求可实施、可发展的艺术进步之路,完善符合山区需求的教育范畴,让艺术教育不因经济而匮乏,拓宽教育道路更多的可能性 [11] 。

艺术教育赋能浙江山区26县发展:以永嘉和文成为例

摘要:艺术教育是培养人们的认知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培养人们的社会沟通能力,为人的人格形成做出重要贡献的教育。2020年10月,中央委员会和国务院办公厅发表意见称,到2022年,要在学校美学上取得突破性的强化,综合强化和提高新时代的学校美学教育,基本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学教育制度。在共同繁荣的文脉中,艺术教育应响应国家号召,给山区以力量。

关键词:艺术教育,26县,美育发展

Conflicts of Interest

The authors declare no conflicts of interest.

References

[1] 杨彦丽. 新时代背景下乡村音乐教育的创新与发展研究[J]. 中国果树, 2022(8): 132.
[2] 赵笑笑.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淮北: 淮北师范大学, 2022.
[3] 蓝泰华.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艺术教育的新发展——评《艺术振兴乡村》[J]. 中国教育学刊, 2022,(4): 134.
[4] 吴凤婷.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乡村艺术教育发展策略浅析[J]. 艺术评鉴, 2022(6): 15-18.
[5] 郭雯慧, 桑素萍.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乡村音乐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J]. 黑龙江粮食, 2022(3): 111-113.
[6] 刘羽欣. “互联网+”时代中小学美育教学的困境及对策[J]. 西部素质教育, 2021, 7(24): 108-110+156.
[7] 朱静. 乡村振兴中农村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发展策略[J]. 民族音乐, 2021(5): 119-121.
[8] 邵侠. 看“互联网+”环境下高校美育课程的线上教学——以声乐选修课线上教学方案探究为例[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21(21): 68-70.
[9] 尹云芝. 乡村音乐教育信息化的现实瓶颈与纾解路径[J]. 社会科学家, 2021(2): 156-160.
[10] 高宁钰. 美育视角下的乡村小学音乐教育策略探究[J]. 读写算, 2020(27): 109.
[11] 宋军, 常维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创建乡村小学艺术教育特色的实践与探索[J]. 课程教育研究, 2020(5): 232.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Inc.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and the related PDF file are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