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tudy on the Practical Integ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Abstract

In 2022,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in China emphasized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re competencies and strengthened the humanistic orientation of the English curriculum. This study aims to discuss the integr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and the English subject, and to theoretically explain why the English curriculum is suitable for moral education. It also points out the significant gap between intellectual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in current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The reasons for this gap include the teachers’ own abilities and thoughts, top-level design, and student awareness, among other influences. Therefore, this study proposes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lack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e current English subject. These measures include exploring the familiar elements of education for students, leveraging the cross-cultural function of the English subject, and creating authentic and effective educational activities. These measures not only contribute to better implement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e English subject by teachers and educational decision-makers but also have a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enhancing students’ overall competencies.

Share and Cite:

Ding, H. (2023) A Study on the Practical Integ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Open Access Library Journal, 10, 1-8. doi: 10.4236/oalib.1110378.

1. 引言

本研究侧重于研究初中英语学科中的德育教育,符合新时代立德树人要求和新课标对于英语学科育人的要求。本文先从阐述了德育是中华民族历来的使命和要求,然而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上出现“重智轻德”的功利化现象,青少年整体呈现“滑道德坡”和崇洋媚外的现象。因此,国家号召要实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需要各个学科“各守一段渠”。英语作为人文学科能有效塑造学生的德育和价值观,这是一个很好的德育途径。然而,现实中的英语学科却存在一系列德育困境,如教师能力、顶层设计、研究教学、学生等层面。作者就此提出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融入德育元素的教学方法,旨在帮助一线教师能更好地运用教育机智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同时提升其道德品质。

2. 学科德育的历史渊源

德育最早起源于西周的“六艺”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礼”即道德规范和礼仪。西周教育文武兼备、诸育兼顾,正符合现代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后私学兴起、百家争鸣,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对中国教育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孔子 [1] 十分重视道德教育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放在优先且重要的位置,强调“文、行、忠、信”这四教中,应先躬行道德实践,“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 。同时他对教师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直到今日,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道德教育实践仍具有重要启示;朱熹 [3] 认识到教育应与人的认知水平、身心发展相适应,于是将教育分为小学教育与大学教育,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在教育的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内容和手段,这对于现如今如何实施德育一体化有参考意义;颜之推 [4] 认为对儿童的教育应该以“风化”的方式进行,即通过家长道德示范潜移默化地使其形成所要求的德育,这契合了符合当今德育融入教学应遵循润物细无声的理念;董仲舒 [5] 提倡“必仁且智”、“强勉行道”,认为道德修养是认知、情感和行为的三者统一。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是近现代教育理念之本,而作为教育源头的道德教育则理应绵延传承。

3. 国内有关英语学科的德育研究

学科德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载体,课程育人是学科德育的主要渠道。发挥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符合“教育性教学”的内涵,但是当前德育工作实效性不高,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学科德育这一方式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提升当前德育水平的措施。

3.1. 教师层面

推进学科德育关键在教师,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以确保其学科德育“胜任力”是最重要的问题。“守渠”素养与能力是英语教师专业素养与能力的核心,主要包含三个维度:学科专业素养与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素养与能力、学科德育素养与能力(陆道坤,2021) [6] 。英语教师不是思想政治教师,本身所具备德育能力和素养还是有所欠缺。大环境下对于教师的德育指导和要求也比较欠缺,教学任务主要以功利性和实用性为主。夏霜(2018) [7] 认为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轻德重智”的影响,认为教学过程中传授学科知识点是首要任务,而忽略了对学生德育的教导,具体表现在教育环境方面、学科教师方面和学科课程方面、教学评价等方面。同时英语学科德育的效果又难以测量且具有滞后性,那么相应的成果难以在短时间内呈现,激励措施相应的也很难实施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德育的范围也大多局限于课堂教学,詹万生(1998) [8] 在《学科德育》中提到“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德育,除了通过教学内容和思想性发挥德育作用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艺术发挥德育作用。比如,组织教学、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复习考试等”。同时王晶金(2015) [9] 认为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加之教师的课时多、工作量大,除了必须的教学计划以外,还有许多其他工作量大的工作,如把精力用于期中和期末大大小小的抽查,都会让教师无暇顾及学生的德育工作。

3.2. 顶层设计层面

教育的顶层设计是指对整个教育体系进行全面规划和组织的过程。它包括确定教育的宗旨、目标和价值观,制定教育政策、课程设置和教学标准,设计教育评估体系和管理机制,以及确立师资培养和学生发展支持等方面的框架。教育的顶层设计通常由教育部门、政府或教育机构负责进行,其目标是确保教育系统的整体性、一致性和质量。这一过程需要考虑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发展需求、社会背景、文化价值观等因素,并结合研究和实践经验进行科学决策。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的顶层设计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变化不断进行评估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挑战。然而目前大多数的德育研究都是重点放在某个年段或是学段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学校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品德培养渐渐忽视,取而代之的是繁重的课业压力。但是道德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必须重视其衔接内容,即如何能让学生在年段纵向增进,随着认知和理解的提升能够简单又高效地吸收德育内容,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中小学的衔接可以按照往常教学的基本范式和经验作为参考,而高中和大学的衔接有着一定的难度。其次,要明确一体化的课程目标。基于对各学段内容的考察,参考大中小学课程思政目标体系,构建立体的目标框架是首要问题,并且要落实到各个年段进行细分。在评价体系方面要遵循“反思?改进?优化”流程,但评价标准的开发还亟待解决。其次,评价的主体要多样化,要包含学生、教师、课程等多个对象,因而评价是“立体”的――学段与课程聚焦、横向协同、纵向衔接,其中必然涉及观察点选择、评价材料呈现等问题,比较复杂,难以确定。阮志云、周静(2022) [10] 认为只有着眼于一体化视角,才能将德育的各个环节、各个要素加以贯串融合,才能实现全方位、全人员、立体化的德育教学模式。

3.3. 研究层面

目前对于学科德育的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和值得探讨的地方。一是研究深度不足。侯勇(2021) [11] 等人认为在国家发布有关德育的政策文件之后,许多学者纷纷就此发文,但是研究的深度存在很大差距并且存在交叉研究的情况,缺乏对其整体的把握和其内在要素、与其他学科联系的探索,以及如何发挥在学科中的纽带作用。二是研究手法和视角单一,实证研究的方法多于思辨研究,葛卫华(2017) [12] 在其论文《厘定与贯连:论学科德育与课程思政的关系》中就对两者进行概念性辨析,同时又在其适用性、贯连性方面论述两者的关系。经验总结和对策性研究居多,但经验性成果缺乏对学科德育的深层次认知及其教学改革的学理分析。对专业课和通识课思政元素的挖掘多从教师出发,对于课程思政内在运行机制和制度方面等本体研究较少。

4. 初中英语的德育功能

英语学科本身就蕴含德育的功能,区别于理科强调逻辑思维,追求运算的规范性和结果的确定性。英语更倾向于从社会、自然和人的情感角度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文化性。所以,结合英语进行德育渗透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接受、内化。与此同时,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是西方国家文化和价值观的载体。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意味着在吸收他国文化、内化他国的思想观念。所以,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就尤其要对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关注,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开拓国际视野,更要提升民族自信;帮助学习他国文化的同时发扬本国优秀文化,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 [13] 中对于课程内容的选取遵循铸魂育人、启智增慧的原则,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具有时代特征和生活气息。题材丰富,涵盖平等、关爱、节约、科技等诸多育人元素,多样化的文化素材可以为学生奠定人文底蕴、培养科学精神、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英语课程内容的组织多以语篇对话为主,因此教学过程中可采取不同形式融入德育,如角色扮演、角色朗读、辩论、头脑风暴等。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对学生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三重培养。

新课标确立核心素养为教学培养目标,全方位集中体现了课程的育人价值。同时通过英语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2022年版课标提出的重要理念之一。习近平提出每个学科都要“守好一段渠”,共同协作。英语学科作为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的重要渠道,在培养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于学生的道德品质、国际视野、爱国主义等也发挥巨大作用。首先,通过英语学习,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国家和文化的知识,了解不同价值观和文化背景下的思考方式。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和尊重多样性的观念;其次,语言学习有利于提升其交际技能与合作意识。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口语和写作练习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此外,合作学习也是英语课堂中常见的形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互相帮助,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第三,深化学生对于文化理解与尊重的想法。学习英语的同时,学生也会接触到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和社会问题。通过深入了解其他文化,学生可以增强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培养跨文化交流和尊重他人文化的能力;最后一点尤为关键,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英语课堂可以通过阅读和讨论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观和社会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提高他们对社会和他人的关怀和责任感。

5. 初中英语学科的德育困境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14] 是中学德育指导的纲领性文件,其中关于中小学德育的规定涵盖面广,要求性高,剖析度深,因此,自2017年颁布以来一直受到教育改革关注,据笔者分析发现后续有关中小学德育的文件也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细化。《指南》指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可见,只有将德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合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学习、体验、内化真正的道德品质。2019年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5] 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精心引导和栽培。”培养社会栋梁就必须从娃娃抓起,坚持德育为先,培养其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外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学校即社会”,强调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学校教育是儿童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契合点,抓德育就必须从学校这个主阵地入手,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将德育落实到教育工作中的各个环节。

然而,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中小学德育工作还很不适应。突出表现在 [16] :

中学阶段是学生升学的关键期,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屡见不鲜。然而青少年心智不成熟、认知水平低,因此很容易被其文化表象所迷惑,遭受外来不良文化的侵袭。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上的信息鱼龙混杂,信息更迭日新月异,青少年在此很难分辨是非对错,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政治立场,很容易丧失道德底线,做出违法乱纪之事。

德育一般在显性德育课中进行,即初中的道德与法治,高中的思想品德。在基础教育阶段,显性德育课程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以知识性教学为主,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教学形式较为枯燥,内容比较抽象。一方面这不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另一方面,青少年对于纯理论的知识传授也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不利于德育的深入实施。

学科教师自身的德育水平有待加强,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要想德育全面深入,仅依靠专业德育课程、专职教师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其他学科教师的共同参与。因此,学科教师除了要具备本学科的知识和教学之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道德素养,正所谓“身正为师”,日常教学中教师言行举止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发挥。

6. 基于学科德育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6.1. 挖掘学生所熟悉的育人元素

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而言,他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由此可知,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存在前后顺序的,这四个阶段的发展顺序不可颠倒。与此同时,皮亚杰不认同将那些远超于学生认知水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将简单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对学生而言也没有什么益处。这一观点正好也与维果斯基所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相吻合。因此德育渗透于英语要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能力,需要防止教授过于抽象、形式的德育内容给学生,教师可以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情景和活动,将抽象的理论分解为具体的德育教学目标,并设计一些活动将英语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巧妙地结合起来,否则就逾越了学生自然的身心发展原则(陈琦、刘儒德,1997) [17] 。

以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4 Don’t eat in class为例进行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讲述如何表达规则,而文章的情境设置包括学校规则,家庭规则,图书馆规则等。因此,此单元就可以很好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些以文化教学为主的教师可能只教授如何用英语表达规则,了解规则的内容。但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需要将结合课本融入相关的育人元素。因此在此单元下,教师此时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个遵守纪律的好学生,不要做违反规则的事情。Section A的1a以校规的形式规定学生不能做的事情,之后通过分析Section A 2d中对话的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遵守规则十分重要,不能上课迟到、不能在走廊里跑步、不能课堂里吃东西等。这时教师不光是要介绍规则,同时也要向同学们灌输对错观念和荣辱意识,让其意识到什么做法是不允许的;Section B的家庭规则则与Section A的主题内容密切相关,2b的内容以书信的形式讲述了Molly Brown的烦恼,向Dr. Know倾述自己在学校和家里的诸多烦恼。这个内容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切合此时初中生有可能遇到困扰。因此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扮演Dr. Know的角色,告诉学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同时也可以安抚学生,告诉学生规则的制定不是限制自由,而是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长大。家长和学校制定规则的初衷都是为了学生,从而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道德教育。因此,教师可以挖掘课本中与道德教育相关的知识点,将两者有机融合后启发学生内省,这样才真正达到了英语学科的育人作用。

6.2. 发挥英语学科的跨文化功能

七年级下册Unit5 Why do you like pandas?为例,此单元的教学目标在于能描述各种常见的动物、能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因此此单元中的动物名称会出现很多。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文化教学,如袋鼠是澳大利亚的代表、熊猫是中国的象征、老虎是来自南非、大象来自泰国等一系列知识传授。Grammar Focus 3a中则通过对话的方式介绍熊猫的外貌和出生地,以此让同学们知道如何介绍动物的国家并运用描述性词语谈论动物。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段熊猫的视频,让学生能够体验感悟熊猫的cute、friendly等,由此加深本国文化自信和喜爱。Section B 2b通过一篇文章来介绍大象,由此引申出大家的来源、大象能做什么、大象的现状等。值得欣喜的是,教材不光是关注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而是将文化学习的目光定位在世界文化中,这篇文章的出现就是一个佐证。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因此在了解自我文化的基础上需要客观地学习他国文化,这样的跨文化交际才能成功,否则单纯的语言交流很有可能造成沟通障碍。

6.3. 创设真实有效的育人活动

同样是上一篇大象的文章,其最后一段介绍泰国大象目前的数量锐减,在文章中作者也呼吁大家保护大象。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树立学生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文化平等、保护环境等观点。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例如辩护会、小组讨论、作报告等一系列活动让同学各抒己见,真正体验作为一个“保护环境”的人。辩论的主题可以确定为“为了经济的发展,我们是否要以环境为代价”,在辩论过程中学生可以搜集更多的资料,了解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和语言表达。同时在理解、体验中内化其真正的人生观、价值观。小组讨论的内容可以确定为“请提出一些措施来拯救这些濒危动物”在文化学习和语言学习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7. 总结和启示

学者对于德育的研究不在少数,但大多研究都是针对高校,对于中学的德育研究则停留在宏观的大德育层面。对于学科德育的研究比较少,大多都是基于主观经验提出建议,缺少理论性和实践性。而关于如何在英语课程教学中融入德育的研究就少之又少。本论文总结当前学生德育水平较低、教学现状缺少德育等一系列问题并提出建议,为后续关于如何提高英语学科德育效果大有益处。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是学科德育的指挥官,其成效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学科德育的水平。英语教师必须认真研读英语教材,深入挖掘教材背后的德育教育素材,最大程度发挥教材中隐藏的德育素材的作用,从而提高高中学生的德育水平。同时也需要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优化教学方式和策略。

基金项目

绍兴文理学院2022年研究生校级科研课题项目(NO.385)阶段性成果。

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

摘要:2022年新课标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强化了英语课程的育人导向。本研究旨在讨论学科德育与英语学科的融合与贯通,并从理论层面解释了为什么英语课程适合于德育教学,同时也指出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智育与德育的巨大鸿沟,其原因包括教师自身能力与思想、顶层设计、学生意识等影响。因此,本研究提出改善当前英语学科缺少德育的措施,包括挖掘学生所熟悉的育人元素、发挥英语学科的跨文化功能、创设真实有效的育人活动。这不仅有助于教师和教育决策者更好地进行学科德育,同时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学科德育,初中英语,教学策略,德育困境

Conflicts of Interest

The author declares no conflicts of interest.

References

[1] 李永华, 蔡炜琳. 天下归仁: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体系综论[J]. 深圳社会科学, 2023, 6(2): 129-139.
[2] 杨伯峻. 论语注释[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6: 5.
[3] 章红, 仲昭旭. 朱熹德育思想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 生活教育, 2022(9): 119-124.
[4] 许鹤. 论颜之推的道德教育及其当代价值转换[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22(1): 71-77.
[5] 桑东辉. 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中和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 衡水学院学报, 2023, 25(2): 46-53.
[6] 陆道坤. 课程思政评价的设计与实施[J]. 思想理论教育, 2021(3): 25-31.
[7] 夏霜. 从失范走向规范: 学科德育研究述评[J]. 中小学德育, 2018(5): 46-49.
[8] 詹万生. 学科德育(第一册) [M]. 北京: 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 1998.
[9] 王晶金. 对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浅析[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 34(7): 68-70.
[10] 阮云志, 周静. 近年来中小学学科德育研究述评[J]. 中国德育, 2022(2): 26-32+67.
[11] 侯勇, 钱锦. 课程思政研究的现状、评价与创新[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3(6): 66-76.
[12] 葛卫华. 厘定与贯连: 论学科德育与课程思政的关系[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Z3): 25-27.
[13] 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14]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J]. 中小学德育, 2017(9): 4-9.
[15]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王沪宁出席[J]. 党建, 2019(4): 4-5.
[16] 宗钰, 王作亮. 中学德育的现实困境与破解之道——基于对济宁市W中学的调研分析[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8(6): 55-57.
[17] 陈琦, 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Inc.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and the related PDF file are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