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onstruction of Linguistic Landscape on Campu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linguistic landscape on campus in domest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takes Zhejiang Yuexiu University as the research site to collect data, aiming at improving campus cultural im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By observing and study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 of the university and taking a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cultural innov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sent linguistic landscape of the university, analyzes and points out its existing problems,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to develop linguistic landscape on campus.

Share and Cite:

Zhang, Y.N. and Shen, Y.F. (2023) The Construction of Linguistic Landscape on Campu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pen Access Library Journal, 10, 1-9. doi: 10.4236/oalib.1109806.

1. 引言

语言被看作一种文化交流的符号。在国内高校校园里充斥着大量的标牌,这些承载着书面文字的标牌构成了独特的语言系统。在校园里,师生们无意识地在和这些标牌产生互动,促成一种偶发性的语言学习行为,这种行为会悄无声息地影响学习者日常语言交流和价值观的传达。因此,构建良好的高校语言景观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现阶段校园语言景观建设所存在的不足,本文从校园语言环境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两个视角出发研究探讨如何优化校园语言景观建设。

2. 文献综述

2.1. 语言景观

根据Landry & Bourhis于1997年提出的语言景观概念,语言景观由某一属地、地区或城市群体中公共路牌、广告牌、街名、地名、店牌和政府建筑物公共标识组成 [1] 。即它是呈现在大众视野面前的一种文字符号,且具有信息功能和象征功能两大特有功能。近年来,国内语言景观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就。同时,随着实体语言景观研究的不断深入,开发的空间日趋完善,虚拟语言景观应运而生,逐渐成为各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此外,结合校园场域研究语言景观的视角逐步被打开,语言景观与文化传承以文化及创新理论的糅合,为研究高校语言景观开辟了新视角,对语言教育提供了研究的新思路,填补了国内高校语言景观研究关于文化部分的空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2. 国内校园语言景观研究

经过对前者研究梳理后,基本可以总结出当下三个校园语言景观的研究热点。一是关于语言景观教学化应用。2022年王腾、景治强提出高校语言景观具有隐性的语言教学功能,认为将语言环境中语言景观的建设和课堂内的语言教学相结合相补充,不仅可以积极开发建设校园语言景观,促使隐性的生活中的语言习得“教学化”,还能将语言景观有意识地融入到课堂中,促使课堂语言教学“生活化” [2] 。二是语言景观与文化传承结合。校园语言景观扮演着学校历史文脉见证者和传承者的角色。通过对历史积淀和文化精神等元素的提炼、改造、重构和再现,校园语言景观设计除具有基本的实体观赏作用,还包含着强烈的象征意义和隐喻色彩 [3] 。三是语言景观与文化创新结合。现阶段研究表明,高校的语言景观的研究范围除了实体语言景观外,还涵盖了以官方网站、微信公公众号等平台为媒介的虚拟语言景观。2022年崔少娟提出要在校园语言文化建设中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与技术,如官方微信公众号、微信班群等,用多元化的方式积极与学生开展互动 [4] ,利用现代化手段实现语言景观的文化创新。由此可见,高校语言景观研究趋势与教学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密不可分。

3. 实证研究

3.1. 研究地点

本研究以位于绍兴市越城区的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校隶属的两个校区:老校区,即稽山校区和新校区,即镜湖校区分别展开实地考察,以线下两个校区的电子屏、教学楼、雕塑、宣传墙、SPT街以及线上的官网作为主要研究范围,以此对该校的语言景观进行全方位的考察。

该研究地点具有典型性。一方面,该校作为语言类学校,语种繁多,语言景观建设极具丰富性和代表性。另一方面,校园语言景观代表了该校的人文精神和办学宗旨,且在一定程度上具备“隐性”教学功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3.2. 研究方法

首先,本研究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主要采取判断抽样和线上平台观测两种方法进行研究。判断抽样法先从总体样本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单位样本,以每个语言实体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其次,在确立目标研究样本以后,使用相机对研究对象进行实地拍摄,采集数据,后期进行图片的筛选整理,对其系统分类,便于分析样本。线上平台观测法主要是对线上运营的语言景观进行观察采样,以截图和亲身参与体验平台运营效果的方式,对其语言景观建设进行反馈。

4. 校园语言景观特点

4.1. 立足于文化传承

语言文字需充分发挥其文化传承的价值。语言文字作为一种保存和记录人类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不仅反映了地区社会文明发展成果,且更有效地传递了地方历史文脉信息 [5] 。因此,浙江越秀外国语校作为绍兴市的本地学院,具有该市独有地域文化魅力,应主动肩负起宣扬该地区人文精神,传承文化基因的历史使命。为了做绍兴地区中华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学校以语言景观作为传播文化的媒介,使用学校的电子屏滚动播放绍兴本地的旅游胜地文化故居,介绍本地的黄酒文化、戏曲文化、书法文化等,让该校师生耳濡目染,自觉争当本地文化的传承者,守护历史文化的一片天。

同时,校园雕塑建筑为该校实体语言景观锦上添花。建筑作为校园语言景观的直观媒介,反映了学校的历史底蕴与哲学思想。学校在镜湖校区的一隅特地打造了一尊高大的王阳明铜像,在铜像的身后石墙上还搭配了一副豪情恣意的墨宝,这使该校园语言景观的建设大放异彩,如图1。其一,该铜像展现了该校的教学理念。历史名人王阳明作为该校校园文化思想的指导先锋,以其自身的哲学思想为辅,使该校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加深厚,为校园文化添彩。其二,该铜像结合了地域人文特色。利用历史名人的本地的身份,为校园历史文化增值。以与历史名人跨时空对话为枢纽,突破了历史的次元壁,体现了绍兴本地的历史文化特色,也沿袭了文化正气,为刻画历史名人的形象起到了画龙点睛地作用。雕塑建筑在展现了该校的历史人文景观的同时,极大激发了师生对校园历史文化的热爱。

4.2. 立足于文化创新

语言文字除了充分发挥其文化传承的功能,文化创新功能也不可忽视。以往的语言景观总是过于强调语言文字地说理性,即语言文字带有一种居高临下的说教意味,这种肃穆的语言表达弊病,应为时代所摒弃。与此同时,新媒体作为语言景观文化创新的新载体应运而生。新媒体因其在语言传播上的灵活性、创新性、时代性特点,以及更符合当今时代快速阅读、碎片化阅读的需求,从而逐渐成为当下社会传播最为重要的主体 [6] 。

图1. 校园雕塑

4.2.1. 语言景观空间拓展创新

除了现实空间内可以触摸到的语言景观,线上互动平台的语言景观也是校园语言景观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从线上采集的数据而言,该校搭建的相关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各具特色。微信公众号主要面向校内师生,其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校内重要事宜的通知推送,二是各种活动的宣传推送,三则是学校风云人物的简介推送。其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对校园语言景观的建设具有前瞻性的价值。其一,语言景观的使用较为规范,学生参与平台搭建程度高。以微博平台为主力军面向大众,多数是干货知识分享贴和经验分享贴,以拓宽知识面为主,对于一些生活常识的宣传手法新颖,评论区的网民讨论度高,互动呈现积极态势,有利于可以长久发展。其二,以抖音平台为主的线上语言景观,创新了视频发送的方式,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流量的积累,观者趣味性强,具有一定程度的娱乐效用。校园语言景观的受众人群范围也不再局限于校内师生,面向大众的高校语言景观必将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4.2.2. 语言文字载体线上线下融合创新

语言文字载体的创新为该校语言景观增添活力。语言景观的生命力可以通过其载体来呈现,木制的牌匾赋予语言古典的韵味,而电子的屏幕赋予语言科技的魅力。语言景观载体的更新迭代,是时代进步的最好证明。

在浙江越秀外语学院的镜湖校区之内,四四方方的亭子上端陡然悬挂着“观鹤亭”三个大字,木制的牌匾给人以古雅之感,步入亭内,油然生出一种悠闲之意,这正是木制牌匾的作用,传统的更显岁月沉淀。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大门门口的电子屏幕,它作为语言的新载体,呈现方式更为丰富多样,文字、画面与声音的配合转换,显得更加具有吸引力,让不少路过的师生驻足观看。在稽山老校区的进门不远处也矗立着一块电子显示屏,同样展示着文字的鲜活与动力。经本研究组调查发现,步入互联网时代以来,新老校区不断增设电子的文字显示设备,跟上时代潮流的同时,为校内师生开启了新的语言文字观察窗口。

5. 校园语言景观现存问题

5.1. 文字表达未充分凸显文化传承价值

目前,该校语言景观的宣传文字尚未充分凸显文化传承价值。就老校区西语学院的宣传墙观察而言,整体排版较为美观整洁,传导了一定程度的审美价值。然而,该宣传墙所选取的内容仅停留在语言文字表面,仔细阅读后无法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大多是简单易懂的“通知”形式,缺乏一些实际“文化内涵”,如图2,上面只有一些专业内容介绍和获奖项目的通知,并无更深层次的阅读价值。

作为校园文化的宣传墙所选取文字应当自有“深意”。那些古雅的文字中蕴藏人生感悟、社会哲思,在时间的长河中汇入中国人的血脉,成为心灵深处的文化基因,这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不应该被抛弃。因此,在注重文字排版的同时更应该思考选取文字的用意,再由表及里,则令人回味无穷。以稽山校区的宣传墙为例,所选取的是西方的认知方法论,这一做法并不是不可取,但若是以中华的学习方法论与之对比,则略显逊色,因此不仅要注重文字传达信息的功能,更要进一步挖掘其后的文化象征功能。校园语言景观作为历史文化所依托的宣传平台,不应只是起到简单的传递信息的作用,更应该作为“放大镜”传递其背后的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起到传承作用,赓续红色血脉。

图2. 宣传墙文字

5.2. 新老校区语言景观文化创新进度不一

其一,老校区语言文字载体设备的疏于翻新以及宣传屏幕上语言文字内容空泛是制约老校区语言景观发展的症结所在。时间是语言景观建设的标杆,越早建设的语言景观越容易和新创立者脱节。稽山老校区的语言景观的建设程度和镜湖校区相较而言显得有些逊色。虽然两个校区都有对于电子屏幕语言载体的创新,但是从电子屏显示内容和整体播放效果而言,镜湖校区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老校区的电子屏幕不仅需要修缮,而且所呈现的内容也枯燥乏味,只有文字标题的出现,而新校区的电子屏结合了当地的旅游文化特色,面向校内全体师生推送了不少当地的名人故居景点以及民俗文化传统,这是实现高校语言景观建设和当地城市旅游宣传效果双赢的最佳模式。

其二,新校区语言景观也存在文化创新层面的问题。稽山校区作为语言特色显著的校区,其采用语种的丰富程度远超于镜湖校区,且稽山校区的外语沙龙作为小语种的一大特色,颇受欢迎,其文化交流的创新程度远远领先于新校区。即使新校区以金融、网传、国商等专业为主,但作为必修课的英语可以效仿老校区的做法,让语言景观“活起来”,让英语教学的维度更加立体,不再只停留于课堂。与此同时,让校园语言景观的文化创新建设更上一层楼。

5.3. 语言景观整体创新程度存在局限性

其一,中文版官网语言景观建设特色不够明显,且安全性有待加强。就调查结果看,该校线上语言景观的平台发布内容较为零散,未突出学校特色,无法确保发布内容具有区别于其他院校的独特性。其次,其发布的内容需要加强监督。相对于物理空间,存在于虚拟网络空间的内容具有延展性、灵活性、方便性 [7] 。要注意不良信息引导者的趁虚而入,网络恶评带来消极影响。鉴于此,加大网络发布内容的监管力度、严格把关虚拟语言景观建设迫在眉睫。

其二,外文版官网建设尚不完善。虚拟空间语言景观虽然是文化创新的一大亮点,但是就所选用的官网语种而言存在单调性,可能会给留学生以及外院的学者造成一定的困扰,语言的障碍会导致文字的传播功能失效。因此,官网文字可以同时使用英语等常见国际语言,外文版面作为高校文化输出的一面镜子,可以向外国留学生或外国学者、来华者等提供高校信息、文化资源,是对高校感兴趣的外国访客了解高校的最便捷途径 [8] 。

6. 优化渠道和构建途径

6.1. 教学融合深度挖掘语言景观的文化传承功能

随着研究边界的扩大,近年来国外学者对语言景观的考察逐渐从社会语言学视角拓展至教育教学视角。相较之下,国内学者对语言景观的研究多集中在社会语言学领域,极少有学者将其纳入教育教学的视域下进行考察 [9] 。宏观而言,在这钟灵毓秀,物华天宝的绍兴,留下的不仅是厚重的历史韵味,还有浪漫的人文景观。然而,在众多江南水乡的光环之下,绍兴的名声稍显不足,为了延续绍兴历史名城的光辉,传承绍兴本土的历史文化,本土高校可采用教学融合的模式,潜移默化地教授学生地域历史文化地知识,同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地探索欲,让学生沉醉于本土文化,志愿传统文化的历史守护者。微观而言,通过教学融合的模式,进一步建设了校园语言景观,将校园语言景观作为文化传播的新兴阵地,隐“教”于乐,在不知不觉中传承本土文化,为提高该校的知名度提供助。

6.2. 充分协调新旧校区语言景观的创新程度

新老校区语言景观的割裂是该校语言景观交流的鸿沟。老校区保留着原汁原味的校园语言景观建设的风格特点,却没有像新校区那样结合本地地域文化的特点发展语言景观,这是老校区语言景观建设的可提升之处。而新校区脱离老校区的语言景观,缺少语言的丰富度,也是新校区语言景观建设的痛点。

针对以上问题,协调新老校区的语言景观建设是发展该校语言景观建设的必经之路。将新校区语言景观更加丰富化,沿袭该校语言特色的传统是建设该校校园文化的第一步。而将老校区与本土的文化发展和人文精神结合,是更新该校校园文化的第二步。最后,将该校的两校区深度融合,重新成为一个整体,使该校的语言景观建设不再割裂。

6.3. 继续完善“互联网+”线上语言景观

网络平台作为校内语言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被合理使用。凭借网络平台的东风,完善校园语言景观线上平台的搭建,建议可以从待发文的内容筛选、审核发文的官方监管、运营后期的问题反馈三方面入手实施。

第一,确保线上平台内容地优质化是建设“互联网+”语言景观的基础。由于网络具有传播性广的特点,不良信息就会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严格甄选发布内容保证其网络语言的健康性、科学性是官方发布者的首要职责。第二,审核发文内容,实行官方监督。线上校语言景观平台代表了高校的形象,因此在平台上,要避免网络语言一系列低级错误的发生。警惕由于信息的大量汇集,而碰撞出各种思想文化,稍有不慎会引发公众心理危机 [10] ,有损学校声誉。第三,定期优化,实施监督,落实好线上的语言景观建设,将会是推进校园语言景观建设的有力辅助。线上语言景观的运营总会产生一些问题,为此开展问题反馈的窗口是建立起网民与学校官方发布者共同监督网络语言安全的桥梁。

7. 结语

本文通过实地考察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的语言景观建设,以文化传承和创新为分析方向,归纳现阶段该校语言景观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以小见大也可类推出国内高校语言景观建设的普遍现状,例如过分注重文字排版的主流审美导致文化传承性被忽略,一些高校的扩建致使新老校区的语言景观建设创新程度无法统一,线上虚拟语言景观建设不够完善,语言使用不够规范等。为破解以上种种难题,本文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如重视语言载体的传承性功能,协调新旧校区的创新程度,倡导提升线上平台语言景观的谨慎度。多措并举来提高高校语言景观的建设水平。

本课题的创新点在于研究对象以及研究视角具有符合国内校园语言景观研究趋势的特点,在众多的语言景观研究文献中,校园语言景观鲜有被提及,而本文以文化传承与创新为切入点对现下高校语言景观提供建设思路,具有借鉴价值。主要研究贡献在于延伸了校园语言景观的研究范围,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了全面研究调查,同时开拓新视角,充分强调从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角度出发对于校园语言景观建设的重要性。

基金项目

2022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语言景观视域下和谐校园语言生态构建研究”(项目编号:S202212792063);第一批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涵和实施路径探究”;2021年度校级“课程思政”(“三进”专项)示范课程《综合英语》。

文化传承和创新视角下的校园语言景观建设研究

摘要:基于现阶段国内高校校园语言景观的研究状况,本文选取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为个案收集语料,旨在从语言景观建设视角出发提升校园文化形象。本文通过观察研究该校语言景观发展的整体情况,以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为切入点,归纳现阶段该校语言景观的特点,分析并指出语言景观建设现存的问题,从而提出如何弥补现存发展缺陷的新路径。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传承,文化创新,语言景观建设

Conflicts of Interest

The authors declare no conflicts of interest.

References

[1] Landry, R. and Bourhis, R.Y. (1997) Linguistic Landscape and Ethnolinguistic Vitality: An Empirical Study.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 16, 23-49. https://doi-org.mtroyal.80599.net/10.1177/0261927X970161002
[2] 王腾, 景治强. 校园语言景观建设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J]. 公关世界, 2022(10): 104-105.
[3] 金怡. 高校校园语言景观构建研究[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1, 39(2): 115-118.
[4] 崔少娟.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校园语言文化建设及实践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 6(19): 163-166.
[5] 盛榕, 叶佰贤.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江南古镇语言景观研究[J].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2, 37(1): 100-106.
[6] 董海洋.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现状及推广策略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 2022, 13(20): 49-51.
[7] 陈敏. 网站的虚拟语言景观研究[J]. 汉字文化, 2022(18): 10-12.
[8] 沈冬娜, 李学慧. 公共虚拟空间的语言景观分析与建设研究——以大连市高校门户网站为例[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6): 199-201.
[9] 张晖, 张恒. 教育教学视域下的语言景观研究述评:理论、议题及启示[J]. 创新, 2021, 15(4): 60-71.
[10] 彭嬿, 胡小艨. 虚拟空间语言生活詈语的词义陌生化现象浅谈[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50(1): 150-156.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Inc.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and the related PDF file are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