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ivating Critical Thinking-Oriented Post-Editors towards the Language Service Industry
Yang Chen
Zhejiang Yuexiu University, Shaoxing, China.
DOI: 10.4236/oalib.1109485   PDF    HTML   XML   67 Downloads   354 Views  

Abstract

With the expansion of language service industry and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machine translation,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machine translation post-editor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Cultivating post-editors with higher-order thinking helps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meets the demand of language service industr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ath to cultivate critical thinking-oriented machine translation post-editors, by means of the reconstruction of post-editing teaching environment, form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oriented post-editing teachers, innovation on post-editing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assessment.

Share and Cite:

Chen, Y. (2022) Cultivating Critical Thinking-Oriented Post-Editors towards the Language Service Industry. Open Access Library Journal, 9, 1-7. doi: 10.4236/oalib.1109485.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机器翻译的持续发展,语言服务产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技术赋能的语言服务产业呈现出数字化与云平台化、语言服务领域更加细分化和区域集群化,机器翻译和译后编辑成为业内热点 [1]。随着《中国语言服务发展报告(2020)》的发布,新时代的语言服务必须深度融入国家战略需求,而培养高素质复合型译后编辑人才已成为重要课题之一。

译后编辑是译者对机器翻译自动生成的译语信息再加工,涉及到译后编辑信息文本分析、评估、项目翻译决策等高阶思辨能力。本文尝试将译后编辑能力与思辨性认知深度融合,为培养面向语言服务行业需求的思辨型译后编辑人才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1. 语言服务与翻译学科研究

就语言服务发展与翻译学科的研究,国内外不少学者阐述了语言服务的内涵、学科属性和语言服务教学 [2] [3] [4];或从产业视角调查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与翻译教学、学科建设的相关研究,如:王华树、陈涅奥(2021)基于218家中国语言服务企业对机器翻译与译后编辑的应用情况,分析了机翻质量和译后编辑模式,并从不同视角提出相应建议 [5];崔启亮、郑丽萌(2021)基于语言服务企业和高校为研究对象,分析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现状,提出了语言服务行业需要和高校学科建设协同发展 [6];还有学者结合信息素养、翻译学科、市场需求等探讨翻译技术能力需求和使用情况、翻译技术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等 [1] [7] [8]。

2.2. 译后编辑研究现状

国外对译后编辑(Post-Editing)的研究起步较早,在20世纪90年代已发展得较为成熟,既有宏观的概念阐述,也有聚焦某一层面的实证研究。如:Carmo et al. (2020)依照时间顺序纵向探讨了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的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应用 [9];Alvarez-Vidal et al. (2020)则从专业译者视角探讨译后编辑给翻译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0]。国外学者的实证研究则聚焦译后编辑工具开发、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的文本质量评估、人机交互中的认知加工等。如:Popović (2018)探讨了机译文本的错误分析,现有机译工具造成的增译、错译等问题 [11];Koglin (2015)则从眼部追踪和键盘追踪分析,对比译后编辑和人工翻译的认知加工负荷等 [12]。此外,还有学者从方法论角度探讨译员的机器翻译译后编辑能力等 [13]。

国内关于译后编辑研究聚焦在:理论阐释其概念范畴、内涵及应用领域 [14] [15] [16];探索面向语言服务的译后编辑行业发展、机器翻译及译后编辑工具研发、机器翻译对译员的影响等 [17] [18]。此外,还有学者从特定领域,如对科技语篇的文本、句式进行分类,指出译后编辑需关注的特定语言现象,从而改善机译质量等 [19] [20]。译后编辑人才培养研究则聚焦产业需求、课程设置等培养译后编辑者的文本处理能力、信息素养等 [7] [21] [22]。虽有学者(冯全功、刘明,2018)认为译后编辑涉及译者的信息加工、逻辑推理等思辨能力 [16],但并未融入到人才培养和实际教学中。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基于语言服务的发展和趋势,从理论构建、技术层面、译后编辑能力模型、行业发展需求等为译后编辑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意见。但现有研究更侧重从宏观角度阐述译后编辑人才培养模式,鲜见将思辨元素融入到译后编辑人才培养体系中的相关研究。

3. 译后编辑教学融入思辨能力的必要性

Critical thinking (思辨)由美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1933)提出,他认为教育必须注重反思,并强调思维训练和思维活动对于培养人们知识创新能力、准确理解事物的意义至关重要 [23]。后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国哲学心理学会(APA)于1990年组织了专家对Critical thinking开展了综合性的阐释,认为思辨能力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基于分析、解释、评价、推理和判断为主的有目的、自我调控的认知能力层面;二是个体具备寻找真相、开放思维、具有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自信心和好奇心等思辨特质。那么,思辨能力与译后编辑能力有何关联?为什么译后编辑教学需要融入思辨能力呢?

首先,译后编辑能力不仅包括对语言知识、翻译知识的掌握,还需要提高译者翻译技术、术语管理等工具能力,以及调整译后编辑文本的策略能力、对机译文本容忍的生理/心理调控等核心能力 [24]。由此而见,译后编辑人才需要具备以分析、推理、评估为特征的思辨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调控、自我监控等元知识能力。具备科学审慎的思辨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对机翻译后编辑的心理调控、译前译后的文本处理、以及准确地选取合适的翻译策略,契合《翻译专业教学指南》指导下对复合型高级翻译人才的培养要求。

其次,基于人工智能和翻译技术泛化的背景,译后编辑教学必须融入思辨人文素养。由于机器翻译技术大大提高了语言服务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工翻译的时间和劳动负荷,这使得一些译者不假思索地随意使用机翻译文,既没有仔细对机器翻译译文的质量进行评估和错误识别,也没有深度考量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 [25]。长此以往,译者过度依赖技术,从而失去译者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因此,译后编辑教学中应当融入思辨元素,培养学生具备寻求真理、审慎明思、善于系统性思考的思辨人文素养,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引导其对翻译技术带来的数据滥用、数据安全性等伦理问题进行深度反思 [26]。

4. 思辨型译后编辑人才培养策略

本文将从以下4个层面,基于技术赋能的教育现代化背景,详细阐述如何培养面向语言服务产业需求的思辨型译后编辑人才培养。

4.1. 重建技术支持的译后编辑教学环境

首先,面向语言服务产业发展现状、特征和人才需求,高校须重构翻译专业教育环境,打破以讲授翻译技巧为主、辅以书面翻译练习的传统教学理念 [1]。例如,基础笔译、计算机辅助翻译、译后编辑等课程教学可依托翻译语料库平台、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翻译教学实践平台等开展实训教学。如图1所示,教师从传统的翻译教学讲练模式转向为翻译项目模拟和翻译实训。教师通过进入各项工作台界面,一方面可借助技术开展翻译思辨教学活动,促进学生通过项目式翻译管理、人机协作等提升其面向真实语言服务环境下的团队协作、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数据监控和评测也能促进学生提高自我反思、自我管理等多元认知能力。

图1. 智能翻译教学与实践平台

4.2. 组建“思辨型”翻译技术与译后编辑师资队伍

培养具备高阶思辨力的译后编辑人才,离不开具备语言服务意识、翻译能力、翻译技术和职业素养的“思辨型”翻译师资队伍。一方面,高校管理部门需要为翻译教师开展“人机共教”时代下的翻译技术培训,同时加大行业翻译师资比例,建立翻译专业“双导师”制,将语言服务行业真实案例与翻译学研究领域进一步融合,推动教师将传统教学与技术赋能的翻译实习实训结合 [1]。另一方面,翻译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自身也要具备高阶思维能力,应当积极主动习得思辨教学相关理论和实操经验、参与各类培训。此外,院校也应当针对专业教师需求,提供各类资源和培训 [27]。例如:教师发展中心可组办一些翻译思辨教学工作坊和研讨会、引进先进的思辨教学理论与实践教材、邀请有经验的专家开展各类讲座,为组建“思辨型”翻译技术和译后编辑师资队伍提供各类政策、资源和资金支持。

4.3. 创建思辨能力驱动下的译后编辑教学模式

基于译后编辑与思辨认知的各自能力的关联性,翻译教师可构建面向语言服务产业需求的思辨型译后编辑教学模式。教师可结合翻译行业真实案例,将思辨能力对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具体教学课例,思辨元素贯穿至建构式的教学活动,运用翻译思辨层级模型培养学生的识别机译错误与文本处理能力(分析、推理)、译前译后心理调控和翻译策略选取(元认知)等,并结合机译工具筛选、群组协作调控等助推高阶思维发展,同步促进译后编辑能力的内化和迁移 [28]。

4.4. 构建融入思辨能力的翻译教学考核方式

思辨能力深度融入翻译课堂,还应当对现行翻译教学评价标准进行改革,把译后编辑课堂教学涉及的思辨维度、思辨特质纳入教学评价体系。只有建立一套符合译后编辑教学的评估体系和课程模块的评估标准,建立翻译教师考核与学生自主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分体系,才能以评估引导教学,突出对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群组协作和项目管理能力的培养、心理认知调控等综合性、多元化评价标准。

5.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分析语言服务产业的现状、人才培养要求,将思辨力融入到翻译技能和翻译技术学习,对译后编辑教学环境、师资队伍培养、教学模式以及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全方位优化与改革,提出培养思辨型译后编辑人才的具体策略。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基于语言服务产业趋势和对高素质复合型译后编辑人才的需求,结合翻译行业发展现状、翻译技术、语言智能等,将译后编辑能力与思辨性认知深度融合,对于推进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思辨型译后编辑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不足之处在于,未能结合具体翻译教学场景,结合课堂观察、教师反馈和学生翻译实践,对构建思辨型译后编辑教学课堂展开实证研究。未来学者可以结合某一具体课例,依托真实行业翻译素材和智能翻译实训平台,从课前、课中、课后打造思辨型译后编辑教学模式,通过真实的教学效果呈现,为培养面向语言服务产业的高素质译后编辑人才提供参考。

Acknowledgements

本研究为2021年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校级重点课题――CSCL环境下的翻译能力与思辨认知互促机制研究(编号:D2021008)阶段性成果。

面向语言服务产业的思辨型译后编辑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随着语言服务产业的高速发展和机器翻译技术的广泛应用,培养高素质的译后编辑人才变得日趋重要。培养具备高阶思维能力的译后编辑人才,可助力提升国际传播效率,符合语言服务产业需求。本文从译后编辑教学环境重构、思辨型教师队伍建设、思辨型译后编辑教学模式改革以及教学评价考核等方面,探索面向语言服务产业需求的思辨型译后编辑人才培养路径。

关键词:语言服务产业,思辨,机器翻译,译后编辑

Conflicts of Interest

The author declares no conflicts of interest.

References

[1] 李芸昕, 范武邱. 面向语言服务产业的翻译硕士培养体系建构探索[J]. 外语电化教学, 2022, 203(1): 70-74+111.
[2] Cid, C.G., Colominas, C. and Oliver, A. (2020) Language Industry Views on the Profile of the Post-Editor. Translation Spaces, 9, 283-313. https://doi.org/10.1075/ts.19010.cid
[3] 蔡基刚. 应急语言服务与应急语言教学探索[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 42(3): 13-21.
[4] 李成静, 范武邱. 全球语言服务产业融合与演进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 2021(5): 55-60+8.
[5] 王华树, 陈涅奥. 中国语言服务企业机器翻译与译后编辑应用调查研究[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 43(5): 23-37.
[6] 崔启亮, 郑丽萌. 语言服务行业发展与学科建设研究——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语言服务调查[J]. 外语电化教学, 2021(5): 48-54+7.
[7] 冯全功, 张慧玉. 全球语言服务行业背景下译后编辑者培养研究[J]. 外语界, 2015, 166(1): 65-72.
[8] 王华树, 李智. 人工智能时代笔译员翻译技术应用调查——现状、发现与建议[J]. 外语电化教学, 2019(6): 67-72.
[9] Alvarez-Vidal, S., Oliver, A. and Badia, T. (2020) Post-Editing for Professional Translators: Cheer or Fear? Tradumàtica: Tecnologies de la Traducció, 18, 49-69. https://doi.org/10.5565/rev/tradumatica.275
[10] do Carmo, F., Shterionov, D., Moorkens, J., Wagner, J., Hossari, M., Paquin, E., Schmidtke, D., Groves, D. and Way, A. (2020) A Review of the State-of-the-Art in Automatic Post-Editing. Machine Translation, 35, 101-143. https://doi.org/10.1007/s10590-020-09252-y
[11] Popovic, M. (2018) Error Classification and Analysis for Machine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In: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Springer, Cham, 129-158. https://doi.org/10.1007/978-3-319-91241-7_7
[12] Koglin, A. (2015)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Cognitive Effort Required to Post-Edit Machine Translated Metaphors Compared to the Translation of Metaphor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Research, 7, 126-141.
[13] Robert, I.S., Schrijver, I. and Ureel, J.J. (2022) Measuring Translation Revision Competence and Post-Editing Competence in Translation Trainees: Methodological Issues. Perspectives, 1-15. https://doi.org/10.1080/0907676X.2022.2030377
[14] 崔启亮. 论机器翻译的译后编辑[J]. 中国翻译, 2014, 35(6): 68-73.
[15] 刘彬. 英汉机译中的译后编辑及其实现[J]. 中国电化教育, 2010, 282(7): 109-112.
[16] 冯全功, 刘明. 译后编辑能力三维模型构建[J]. 外语界, 2018, 186(3): 55-61.
[17] 冯全功, 崔启亮. 译后编辑研究: 焦点透析与发展趋势[J]. 上海翻译, 2016, 131(6): 67-74.
[18] 李梅. 机器翻译译后编辑过程中原文对译员影响研究[J]. 外语教学, 2021, 42(4): 93-99.
[19] Ren, H., Wang, J., Pang, J., Wu, L. and Shi, J. (2020) Review on Machine Translation Post-Editing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xts in China. Open Journal of Modern Linguistics, 10, 1-10. https://doi.org/10.4236/ojml.2020.101001
[20] 杨文地, 范梓锐. 科技语篇机器翻译的译后编辑例析[J]. 上海翻译, 2021, 161(6): 54-59.
[21] 仲文明, 舒超. 译后编辑的能力结构与课程设置——基于国外译后编辑课程的前沿分析[J]. 外语电化教学, 2020, 196(6): 86-91+7.
[22] 赵涛. 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的现状与问题[J]. 外语教学, 2021, 42(4): 100-104..
[23] Dewey, J. (1933)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 Macmillan, New York.
[24] Rico, C. and Torrejón, E. (2020) Skills and Profile of the New Role of the Translator as MT Post-Editor. Revista Tradumàtica: Tecnologies de la Traducció, 10, 166-178. https://doi.org/10.5565/rev/tradumatica.18
[25] 程维, 魏子杭. 翻译技术教学中的高阶思维培养[J]. 上海翻译, 2021, 158(3): 39-44+94.
[26] 王华树, 刘世界. 大数据时代翻译数据伦理研究: 概念、问题与建议[J]. 上海翻译, 2022(2): 12-17.
[27] 张虹. 思辨英语教学: 英语专业教师认知视角[J]. 外语研究, 2019, 36(4): 57-62+112.
[28] Chen, Y., Tang, S. and Zhou, Z. (2022) Cultivating Translators’ Critical Thinking Competence Based on a Flipped Classroom Mode. Open Access Library Journal, 9, e8662. https://doi.org/10.4236/oalib.1108662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Inc.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and the related PDF file are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