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lightenment of the French Sorbonne University Applied French Teaching Mode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is an important major for cultivating and transporting international compound talents. The reform of applied foreign language is an inevitable path to realiz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 and the “going out” of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liberal arts construction, how to break through the predicament of insufficient quality, clarify the ambiguous dire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odel, broaden the vis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arts and sciences and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through language teaching is a significant question to answer. In this regard, the applied French teaching mode developed by the French Sorbonne University has achieved an effective unity of academic practice and the professional one, which serves as important experi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applie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system.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selects the French Sorbonne University’s applied French teaching mode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order to provide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liberal arts construction.

Share and Cite:

Yan, X.T. (2022) Enlightenment of the French Sorbonne University Applied French Teaching Mode. Open Access Library Journal, 9, 1-12. doi: 10.4236/oalib.1108570.

1. 研究背景

1.1. 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时代要求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的命运前所未有地紧密相连。互联网、大数据、先进交通方式的飞速发展大大加快了跨国公司、国际组织等的发展。同时,各国间的贸易摩擦屡见不鲜,局部热战仍时有发生。一方面,和平已经成为主潮――我国在更高水平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全球气候问题上,多国协商就《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达成共识,在财富再分配调节问题上,全球最低企业税的磋商带来新思路;另一方面,国际政治风起云涌,“一超多强”的格局走向多极化,中国的崛起更是意味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悄然形成。在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会议召开时指出我国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致力于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这一鲜明旗帜的引领下以及更加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外语人才应该义不容辞、更高水平地承担起促进中外文化互信,文明互鉴,经贸往来等合作顺利开展的责任。

在这一大背景下,新文科建设的方针应运而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工业4.0”科技革命方兴未艾,面临着向全方位、多层次地融合到各产业中的挑战,融合形成交叉学科、交叉融合学科及交叉专业的新文科的一系列建设事项和建设工作不仅是适应生产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题中之义,而且是能够推动中高端产业发展,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强劲活力。因此,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先后在江苏、山东等地召开会议,与各部门及各高校就新文科建设的宗旨导向、大致方针充分探讨,并且制定出了《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指南》,鼓励各高校文科教研队伍制定并上报优秀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将新文科建设落实到位。新文科的定位与信息时代、智能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一方面文科建设面临着传统研究方法受到冲击的挑战,应把握机遇与挑战,奋楫自新,让新技术更好地为文科的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新兴学科的出现影响着传统文科的研究思路与研究要旨,遂孕育了一些交叉学科,如技术哲学、计算机语言学等等,因此我国文科建设要勇于开拓创新,争夺新兴学科研究的高地。

具体到外语专业,《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指南》中直接与外语人才培养有关的选题方向有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以及高素质涉外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这一方面,要求我国外语专业建设要把握产业、技术发展前沿,积极推动语言教学与其他专业知识教学的跨界整合,形成切实有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另一方面要求外语专业培养方案兼顾人文素养、跨文化能力、复语能力三大方面,旨在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服务于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伟大事业 [1]。新文科建设将传统外语人才转型升级为国际化复合型外语人才的目标主旨,一方面利于我国跨国经理人队伍进一步壮大,另一方面有助于向国际组织输送不仅精通外语,而且熟悉实务的人才,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切实提供人才保障。

1.2. 外语类人才培养方式亟待改革

在世纪之交,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与世界各国的经贸、文化等往来越来越频繁,大众对学习英语的热情越发高涨,外语教师、公司翻译等外语类人才成了“香饽饽”。然而,随着国人外语水平的普遍提升,外语类人才就业市场逐步饱和,再加上职场环境,尤其是跨文化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外语类人才早期的“人口红利”逐渐消磨殆尽,很多公司宁愿雇佣一个过了四六级的理工科或经管类学生也不愿选择一个英语专业出身的科班生 [2]。很多外语专业的学生无法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学好本专业的决心受到打击。

与此同时,一些可以由外语学生充当主力军的高端就业市场仍有较大缺口。例如,我国的跨国经理人队伍还有待壮大,还能够在跨国企业的在地化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在跨国国际组织人才输送上有明显不足。据《环球》杂志统计,联合国秘书处专业及以上职类,中国籍职员的数量适当范围是169~229人,实际职员只有89人,离低限还差80人;印度的数量适当范围是46~62人,实际职员62人,达到其高限;英国的数量适当范围是83~112人,实际职员123人,超过其高限。在秘书处D-1以上的高级别职员中,美国有42位,英国有21位,德国有16位,中国有13位,印度有12位。然而,中国对联合国的会费贡献比例达到12.01%,仅次于美国 [3]。

与此同时,本科外语专业存在着应用型课程的数量与质量有待提高和导向不明的问题。以法语专业为例,大三、大四阶段的高阶法语学习中,开设《商务法语》、《经贸法语》、《科技法语》、《旅游法语》、《工程法语》、《法律法语》等细化专业方向的课程的高校较少,仅有约1/3设置了商务法语课程,约1/4设置了旅游法语或经贸法语课程 [4]。从相关教材主要教学目标来看,绝大多数国内教材仍以语言训练为核心,而经贸知识仅作为学习的主题之一。教授以法语授课的经贸类课程则需在具备较高的语言水平的同时,较为了解甚至精通经贸类学科的相关知识 [5],这对法语教师的知识面及复合型教学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且,目前大部分高校法语专业在本科阶段没有制定法语语言文学以外的专业方向 [4]。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高校一般会采取两种措施:第一是鼓励学生辅修其他专业或修读双学位,但这会加重学生学业负担,并且无益于其语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第二是在第三学年鼓励学生前往法国合作院校选择传播、贸易、政治等学科来学习,但短期来看,这受到了疫情的阻挠,长期来看依赖出国交流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不利于应用法语专业模式本身的发展。由于没有明确的专业设置,有志于成为学术型人才或者应用型人才的法语专业学生都无法专注于增强自己在相关方面的能力,而且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愈发稀缺。

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紧缺导致的“滞”的局面,与外语毕业生无法学以致用的情况持续恶化的“涨”的形势同时出现,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高等教育中外语人才培养的导向与就业市场的需求发生错位。这样结构性失衡的情况亟需外语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来对症下药。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外语人才培养一贯有实用主义的传统。从洋务运动时建立的京师同文馆开始,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对外语人才的定位都是洋务人才及翻译人才;后来新中国成立后,“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带动了国人学习俄语的热潮;改革开放后,政府逐步放权市场 [6],对外开放的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学习英语的热情愈发高涨。这些历史潮流都说明了外语人才在我国的战略发展从来都不曾缺位,并且也通过不断推动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来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因此,《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指南》传承我国优秀实践传统,发出嘹亮先声,必将为我国优化外语人才培养方式指明航向。

2. 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在山东大学(威海)召开举办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对新文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国内外语学界掀起了研究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如何改革大学外语教育的热潮。现阶段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关于商务英语、复合型外语人才以及复合型外语课程等核心概念的界定。例如,王立非和宋海玲(2021)依据《商英指南》,阐释了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指出要防止本末倒置,把外语专业办成经管类专业 [7];蒋洪新(2019)将复合型外语人才区分为复合型和复语型两类 [8]:前者特指“外语 + 专业”复合型人才;后者是指“外语 + 外语”的复语型人才。李亚萌(2016)主要从教材、授课教师及学生生源三个维度初步阐明了区分高校经贸类法语课程与法语授课的经贸类课程这两类课程的必要性 [5]。

其次是关于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模式,主要落脚点在于廓清培养目标,初步构建路径框架。立足于新时代外语教育的全局,曹德明(2021)指出有必要重新审视外语学科的人才培养理念,需要更加明确培养目标,是培养会说外语的人还是掌握外语工具、会用外语服务国家战略的人 [9];张文忠(2021)在分析《国标》所提出的“素质、知识、能力”三个维度的规格要求基础上,指出高校外语人才培养应增加“人格”向度,外语教育应该肩负起将全人教育付诸实践的使命 [10]。此外,还有不少学者着眼于细分外语人才的培养思路。例如,在商务英语方面,张蔚磊(2021)指出应通过融合基本教学内容和学科发展前沿的方式,融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方式实现该学科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 [11];除了跨学科、跨专业知识之外,王志平(2021)认为培养高校高端商务外语人才还需注重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2]。在工科外语方面,刘琳琪(2021)立足于工科学校的外语专业教学,认为应推进外语与工科学科交叉融合,打造融合“金课” [13]。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方面,范莉和乔晓妹(2021)提出应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中国文化、具有专业素养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新型人才 [14],不仅是国际组织所需要的工作人员,而且是我们国家建设所需要的人才。而外语一方面作为传播信息的载体,直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的沟通,另一方面,作为一地社会历史经久沉淀,居民长期共同生活的产物,以具体而微的方式含蓄地表现着人们的表达习惯乃至更深层次的文化和信仰,因而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中不可或缺。因此,外语教育应当在国际商务人才和国际组织后备人才的培养中扮演起重要角色。

最后,有一部分学者具体到一个实践中的某个方面来为新文科建设下的外语教学建言献策。例如,李灵丽和黄甫全(2022)构建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整体模式,为复合型外语课程的落地实施提供了借鉴 [15];刘莉和代显华(2021)则从外语实验室的建设角度分析它在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中的优势与不足,旨在充分发挥外语实验室对培育国际化外语人才的促进作用 [16]。

综上所述,尽管关于该主题的模式构想、框架建构等方面已经初见规模,但是还鲜少有学者涉足国外类似学科的分析并从中提取出建设经验。因此,本文希望通过研究法国索邦大学的应用外语专业培养模式,以期为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我国应用法语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可行建议。

3. 研究分析

3.1. 法国应用外语专业建设概况

在1968年的五月风波1过后,法国大批年轻人陷入失业状态,并且有强烈的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的愿望。法国政府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就着手开办应用外语学科。这些向学外语的失业者有很多并非热爱语言本身,在毕业之后也不想当翻译、老师等和语言强相关的工作,但是又非常需要练就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在许多英美国家主导的行业中谋得一份工作。因此,在建立之初,法国的应用外语专业已经注定是一个以市场为导向而开展的专业。为了鼓励高校发展这一新兴交叉学科,法国政府在1972年创立了法国应用外语组织。该组织具备认定法国高校开办的应用外语学科的正当性。这一认证原则上需要符合该组织宪章上的几个条件。图1以法国索邦大学为研究对象,展示了法国应用外语学科基本架构。只有具备这一培养架构的学科才能被认定为应用外语学科。

首先是该专业的外语学习必须包含两门现代外语,而且这两门语言在该专业中的地位应该等同。其次,在专业培养阶段应该至少包含一次在企业或政府部门的实习。最后,教师队伍中必须兼备大学教授及职场专业人士。唯有同时满足这三点,这个专业才能被该机构认定为合法合规,并且获得加入该机构的资格。该机构的会员学校能够每年参加一次旨在交流讨论应用外语学科的发展的大会,并且学校代表有资格被选举为委员会成员,负责该机构的经营事宜。这一组织为法国应用外语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一方面它作为开办这一学科的法国高校代表与政界、商界保持密切交流,使学科发展能切实服务现实需求;另一方面,它通过收集和发布就业信息、提供精细化就业培训等措施,积极有效地促进毕业生融入职场,增强应用外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仅如此,它还大力促进了该学科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在2009年创立了国际应用外语专业组织,不少其他国家的大学都加入其中,一同就该专业的发展探讨交流。

Figure 1. Basic framework of French Applied Foreign Language Discipline

图1. 法国应用外语学科基本架构

法国政府对此专业的重视还体现在该专业在硕士阶段的灵活性。尽管索邦大学这一专业对口的硕士项目仅有含欧洲事务、国际商务与管理以及与过渡国家的协作在内共五个,但是该专业的学生可以申请的硕士项目范围很广泛。表1展示了法国高校在考虑申请者的本科专业可选择什么硕士项目时要参照的官方指南。应用法语的本科学生可以选择的硕士项目覆盖经管实践类、语言文学相关的学术类以及教育培训类,拥有比一般的语言专业学生更广的选择范围,这充分尊重了人才多样性和学科融合性。

3.2. 索邦大学应用外语专业建设

Crosnier (2010)曾指出,应用外语专业天然的属性注定了它有至少两个难以调和的矛盾,一则语言与专业的关系,二则职场与学术的关系 [17]。笔者认为,关于这两方面的平衡应该贯彻到应用外语专业整个培养阶段中,并且观察到索邦大学这一专业的建设确实是以这两大关系为核心的。

3.2.1. 语言与专业:复语学习和复合专业并驾齐驱

首先是复语学习方面,索邦要求每名应用外语专业学生同时修习两门外语,如汉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等。其中,不少学生会选择一门英语,因此这一方面可以避免小语种应用场景有限的弊端,提高英语教学在专业中的比例以及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增强原有小语种学生在职场中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这些学生多探索一些英美国家之外的地区的语言文化,使其跨文化交际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

其次是复合专业方面,攻读学士学位的头两年主要是母语(法语)教授的专业课、母语讲授的一些学术规范课以及丰富而庞杂的外语课程。由于攻读法国学士学位只需要三年,所以课程会比较紧凑,到了后期才会逐步加入一

Table 1. Optional Master’s Programs for French Applied Foreign Languages Bachelors

注:数据来源于维基百科。Note: The list comes from Wikipedia.

些外语讲授的专业课。外语课程包括一些在外语实验室中进行的创新课程、外语与母语互译的课程、传统的以听说读写为主的外国语言文化课程。这样大的课程量如何完成?法国应用外语专业减少了一些传统外语专业必修的文学、语言学课程,将这之中的部分知识融入到以考察社会风土人情为主的文化课中去。这其实是站在建设该专业的出发点所做出的取舍。而且在不同语境中语言所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在学术研究中,讲求语言的严谨性与表达的丰富性;而在职场中,语言的简练易懂反而比起对它的准确性的苛求更为重要。Newmark (1988)就指出语言的错误一般分为两种,分别是语言学上的错误及指代性的错误 [18],在职场往往产生更严重的后果的是后者,然而这种错误却往往被语言教师等忽略不计。很多实验也表明外语表达的正误并非唯一决定信息传达的质量的因素,是否表达得正确应该放到每一个具体的语境中来分析。因此,在完成语法系统的学习之后,将外语学习放到每个具体的学科之中是合理的。

复语学习融入到复合专业中具备现实可能性,复合专业中的复语学习促进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最初阶段中母语讲授的专业课及着重语法体系建构的外语课可以为后来用外语讲授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而且微观经济学等学科内容不少是源自英语国家的,因此在英语讲授的时候同学可以有动力阅读部分经济学经典的原文,体会译前与译后理论表述的微妙差异。另一方面,虽然应用外语专业的同学用于专门学习听说读写的课程的时间比传统外语专业的同学们少,但是在特定环境下语言运用能力往往会更加出色。外语学习一方面需要日积月累的训练,复语学习融入复合专业恰好满足了语言水平在运用中不断提高的需要;另一方面需要语义场的把控,商法、经济、管理等专业课的学习就给同学们提供了许多活学活用专有名词的机会。同时将这两点完美体现的就是商务外语写作课程。写一封正式的信件和一封普通的邮件之间的区别不仅在于书写格式的不同,还在于所运用的词语的级别的不同。区分语级的高低并不能简单地通过老师的讲解来让同学们理解,而是要通过经年累月的练习与修改来体会。同时,翻译一篇报刊文章,没有任何语法和拼写错误的答卷并不一定得到高分,因为翻译是否地道,语句是否通顺都是评分时老师会考虑的地方。这样的外语学习能够让同学学进心里,用到实处,真正地为毕业生的职场表现加分。因此,令人玩味的是,虽然语言看似在应用外语专业的教学中失去了自己的主导地位,“沦为”工具,但是“匠人”却在多次劳动中与现实过招,与“工具”磨合,最终成为了使用这把“工具”的好手。

3.2.2. 职场和学术:学术目标与职场素养并行不悖

法国应用外语专业作为一门自诞生开始就面向市场的专业,从一开始就与其他传统学术型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它的培养目标,归根到底是培养出具有强大就业竞争力,满足雇主期待的毕业生。Crosnier (2010)指出满足雇主期待的外语专业毕业生一般有以下几大特点 [17]:(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创新能力强;专业知识(尤其是经管法类知识)过硬;拥有一些人类其他的美好品质。许祥云等(2017)经过了项目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度检验制定出了一份“毕业生综合素质雇主评价量表”,里面涵盖包括“诚实守信”、“解决难题”共24个评价项目 [19]。笔者在考虑中西方思维差异之后,挑选出其中中西通用的评价项目,发现他们基本上可以归入之前提到过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创新性等四大方面中去,并且得出了一份中西方雇主满意的员工素质一览表(图2)。

而索邦大学主要是通过三大方面来让学生形成这些良好品质。首先是知识层面,通过不同专业以及一些交叉专业的学习,学生们能够较好地形成跨专业思维。这些学科主要可以分为经管法和语言文化学科。语言文化类学科直接促进同学们表达水平的提高,其中的跨文化管理课程能够增强同学们对不同文化的感知力,从而有效增强其应变能力。跨文化课堂上,教授会播放一些有关跨国公司经营的影视剧片段,让同学们观察其中不同国家的职员的话语表达、肢体语言的不同,从而总结出在异国办公时的注意事项。而经管法学科则通过显著提高同学们的专业水平来着重增强同学们在特定应用环境下的表达和应变能力。

然而仅有课堂上的教学还不足以让同学们熟悉企业中交际、管理、实操等工作。因此索邦大学应用外语专业将实习并撰写报告作为毕业前必须完成的任务。而且在实习报告的评价体系中,学生的实习岗位及所在组织并不会被区分好坏,被看重的是学生的“发现”能力,即是否能够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来观察所在企业或者单位的工作。其次,学生在报告中体现出的反思和学

Figure 2. Basic Qualities of Employees Satisfied by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Employers

图2. 中西方雇主满意的员工基本素质

以致用的能力也是评价的重要准绳,学生被要求去思考专业学习与职场工作的关系――在负责哪些工作时会感到得心应手,在负责哪些工作时会觉得力不从心,应该如何去改进自己做得不够好的地方。

学业评价标准也同样对标实践。与国内很多高校的法语课程以考试或者考试 + 论文的形式来评定学生成绩的做法不同,索邦大学的应用外语课程采取学业评价融入课程作业的方式,大量的小组展示 + 期中期末考试的形式来获得学生的评分依据。小组展示其实就是企业中部门工作的浓缩版,尤其是创意策划类的部门工作。一次顺利的小组展示需要同学先沟通协调,找到合适的队员,然后是求同存异找到共同感兴趣的选题,之后则要通过调研、网上查阅资料、多次磋商来得出方案,解决难题。而在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这几个方面的能力的获得需要同时满足善于跨文化交际,创新性强,专业知识过硬以及具备诚实守信、有责任心等美好品质这四大要求,而恰恰是四个最难达到的雇主满意的员工素质。因此,索邦大学的应用外语课程的注重小组展示的学业评价方式是切实有效的。

除此以外,索邦大学严格执行法国应用外语专业组织宪章的要求,教师队伍中同时具备教授及行业专家。语言文化类课程的师资配备要求大体同国内法语专业的一致。但在经管法等专业课程中,教师来源有较大区别:首先是应用外语专业的学生常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同上一个教授的课。教授经济、商法的教师是对应的专业而非法语的博士出身。其次是允许一些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经过申请成为全职或兼职的副教授。因此,一些教授商法或者金融分析的教师往往兼职律师或公司会计的职务。这就意味着他们比较熟悉相关知识在公司运营时的具体运用场景,因此往往能在向学生讲解相关知识时传授相关的业务经验。除此以外,为了弥补教师团队流动性较强,以及存在讲授CM和TD的教师不一致的问题,学校建有被称为Moodle的校园网专门提供给老师上传课程资料,而且基本上每一门课程都有教师自制的课本(brochure),不仅方便学生查阅,而且保障了课程质量的稳定。综上所述,索邦大学应用外语专业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基本路径可以通过图3来概括。

Figure 3. Basic Path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in the Applied Foreign Language Major of Sorbonne University

图3. 索邦大学应用外语专业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基本路径

4. 结语

通过分析索邦大学应用外语专业的培养模式,我们可以得出其具有课程教学丰富而高效,学业评价体系注重学生能力考察,与就业市场风向完美契合等特点。索邦大学建设应用外语专业的具体做法对我国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法语语言文学等外语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存在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本文的研究在以下方面仍不够深入:首先,没有考察法国应用外语专业模式的动态发展沿革及相应背景,只呈现了发展成果,而没有呈现过程,无法让我国应用法语专业教学模式依据此循序渐进地改进;其次,没有仔细考察法国政府及高校在这一专业模式形成过程中的资金、人力资源等的投入,这就导致我国相应专业无法更高程度上节省新文科改革的试错成本,最大化利用现有人力、物力。而且,发展的前提是传承,不能本末倒置,不能忘了自己的根。是否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应该做出哪些调整与改变,仍需要更多专家学者进行更深层次的国别研究或比较教育研究,以及对后续相关专业改革进展的关注与考察。

法国索邦大学应用法语专业教学模式的启示 ――基于新文科建设背景

摘要:应用外语是培养、输送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专业,应用外语改革是实现教育“国际化”和人才“走出去”的必然路径。在新文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突破传统外语教学模式质量不足、方向不明的困境,通过语言教学拓宽文理融合视野、提升职业发展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方面,法国索邦大学开展的应用法语教学模式,实现了学术性、应用性、实践性的有效统一,对我国应用外语教育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基于此,本文选取法国索邦大学的应用法语教学模式作为研究对象,以期为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我国外语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可行建议。

关键词:复语学习,复合专业,跨文化,应用外语,就业竞争力

NOTES

1五月风暴(法语:Mai 68),也称五月运动、五月革命和五月事件(法语:événements de mai-juin 1968),是1968年春夏之交法国发生的持续约七周的学生运动。该学生运动始于一系列学生反对资本主义、消费主义、美帝国主义及传统机构的罢课,法国警方选择强硬镇压学生的示威,进而导致法国工会联合会团结了一千万工人发起同情罢工。抗议活动十分激烈,政府一度担忧引起革命甚至内战。运动矛头直指戴高乐,戴高乐虽然重新控制了局势,度过了危机,但一年后却间接因此失去了在一次公民投票中参议院对他的支持而黯然辞职。五月风暴被视作法国历史的文化、社会及道德上的转折点,主张开放自由等思想影响至今。(整理自维基百科)

Conflicts of Interest

The author declares no conflicts of interest.

References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指南[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41/202103/t20210317_520232.html, 2021-03-05.
[2] 郭磊磊, 肖宏. 浅谈对接大湾区人才需求的高校外语人才培养[J].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20(7): 200-201.
[3] 新华网. 应对国际组织“中国人才荒”[EB/OL]. http://www.xinhuanet.com/globe/2020-06/23/c_139158115.htm, 2020-06-23.
[4] 石琳. “一带一路”倡议下应用型本科法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初探[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9, 27(6): 92-94+114. https://doi.org/10.19461/j.cnki.1004-8626.2019.06.029
[5] 李亚萌. 浅析区分高校经贸类法语课程与法语授课的经贸类课程之必要性[J]. 高教学刊, 2016(16): 44-45.
[6] 罗崇佳. 长短期视角下的收入分配公平: 理论创新与政策建议——基于政治经济学的考察[J]. 特区经济, 2021(1): 45-48.
[7] 王立非, 宋海玲. 新文科指引下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理念与路径[J]. 外语界, 2021(5): 33-40.
[8] 蒋洪新. 推动构建中国特色英语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的研制与思考[J]. 外语界, 2019(5): 2-7.
[9] 曹德明. 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培养是外语教育的时代使命[J]. 中国外语, 2021, 18(1): 4-5.
[10] 张文忠. 外语人才培养规格新议[J]. 山东外语教学, 2021, 42(1): 49-58.
[11] 张蔚磊. 新文科背景下的商务外语人才培养策略分析[J]. 外国语文, 2021, 37(2): 12-18.
[12] 王志平. 高校高端商务外语人才培养创新探索[J]. 中国高等教育, 2021(21): 39-41.
[13] 刘琳琪. 工科院校外语专业的改革探索[J]. 中国高等教育, 2021(15): 73-75.
[14] 范莉, 乔晓妹. 财经类高校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微[J]. 外语学刊, 2021(5): 86-91.
[15] 李灵丽, 黄甫全. 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整体模式:课语整合式学习视角[J]. 外语界, 2022(1): 22-29.
[16] 刘莉, 代显华. 加强外语实验室建设促进国际化人才培养[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1, 40(4): 263-267.
[17] Crosnier, E. (2002) De la contradiction dans la formation en anglais Langue étrangère Appliquée (LEA). ASp: La Revue du GERAS, 35-36, 157-166. http://journals.openedition.org/asp/1565
[18] Newmark, P. (1988)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Longman, Harlow.
[19] 许祥云, 孙芳, 苏双鸽. 从“雇主”评价看普通高校本科人才培养[J]. 教育评论, 2017(11): 61-65.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Inc.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and the related PDF file are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