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in the Professional Chinese Learning of Medical Students—Taking Overseas Medical Students from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 an Example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taking words as the basic unit is the mainstream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because Indo-European students are more likely to accept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taking words as the basic unit. However, if overseas students reach the stage of beginning to learn professional Chinese, especially non-Chinese majors,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taking words as the basic unit will hinder the progress of professional Chinese learning.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word formation and grammatical characteristics, combined with the investigation of overseas students learning medical Chinese in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 found that Chinese characters not only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ntinuous learning of Chinese by overseas students, also affected the learning of professional Chinese. Therefore, Chinese characte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hinese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Share and Cite:

Lv, Y. (2021) The 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in the Professional Chinese Learning of Medical Students—Taking Overseas Medical Students from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 an Example. Open Access Library Journal, 8, 1-9. doi: 10.4236/oalib.1107820.

1. 缘起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思想文化,是人类认知能力的一种表现,而文字则是语言的载体。作为汉语构成部分的汉字是音、义、形三位一体的符号系统 [1] ,也就是从听觉、视觉到概念形象是一个完型体,同时字也是汉语编码的最小单位。与表音语言的文字符号相较,其辨识、记忆和存储等处理的环节就更多,涉及到的大脑分工也更为复杂,因此对于表音语言的留学生来说,汉字是一个“全新”的认知领域,其“新”包括视觉、联想机制、辨识、存储等方面都和已形成惯性的处理和反应方式不一样。同时,汉语作为语义型语言 [1] ,其词汇及短语的合成与汉字所含义项或义素有紧密关系。因此,要学好汉语,特别是专业汉语,汉字是需要克服的第一个环节。根据我们对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留学生的跟踪调查1,在汉语学习七个月后,就有接近50%的留学生因为汉字学习受阻,从而无法继续学习;30%的留学生因为汉字的原因处于学与不学的徘徊阶段,仅20%的留学生能够克服汉字的难关继续学习。为了进一步调查汉字在留学生专业汉语学习中的作用,我们在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专业留学生(硕士)及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专业留学生(本科)进行了问卷调查,数据表明汉字在留学生的专业学习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表现在如下:

1) 在专业汉语书的阅读过程中,尽管能认知汉字,但是并不知道其所构成的词义或短语义,增加了理解困难。如“虽说”“基准率”“房控”“过敏史”“突感”等这类缩略或临时缩略的词或短语是留学生在阅读专业书籍中的难点之一。

2) 对于偏义复合词的理解如“口唇发绀”,重点是“唇”跟口无关;“好歹”,重点词义于“歹”。

3) 对于专业词汇的词义记忆较为困难。

我们发现留学生所反映出的这些问题皆可归集到汉语“字”掌握的问题。因为汉语词汇或短语的构成特点之一就是语素和语素的结合。而单音词语素从外形上与单个汉字等同,如果按徐通锵先生所认为的“字”就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语言编码单位,那么汉语的词或短语可看成是“字”与“字”的组合,比如“淡定”“给力”等这些词语都是基于这样的构词方式。因此,印欧语系的留学生如果没有掌握好汉语基本单位,也就是“字”的使用方法,那么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受阻,专业汉语的学习自然就会感到困难。

中国传统的汉语教学,历来都十分重视汉字教学,一直是“以汉字为本位”的。上起周代下至近现代,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都是以识字教学为中心。而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在教材和课堂教学中都是以“词”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方式。曾也有学者提出过“字本位”的对外汉语教学,但是由于囿于时代的局限,以及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影响,同时,当时的对外汉语教学主要针对初级阶段的学生,还处于“走出去”阶段,因此“字本位”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普及率不高。但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到现在,已处于转变方向的阶段――从普及语言到专业学习的转变,这也是提高汉语国际地位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汉字需要从被忽略的地位提升到显著的位置。同时从非汉语专业的留学生的专业汉语学习调查中也都反映出“汉字缺位”的问题。因此,需要我们重新认识汉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2. 汉字和专业汉语学习的关系

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本源和不断变化发展的轨迹,形成自身的特质,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创造、使用该语言人群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特质。汉语中的汉字的造字的基本方法就是“据义构形”,随着使用的需要,又有了声部,因此汉字具有“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特点。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思想文化,而文字则是语言的载体,要更进一步地了解汉语,以及深入理解汉民族的思想文化,文字是重要途径之一。但同时,由于汉语是语义型语言 [1] ,双音节词语的构成是通过语素与语素的组合而成,因此汉语的构词非常灵活。而汉语的“字”承载了意义,进入构词的层面后,“字”的义项就从“形音义”中凸显出来,从而表现成为我们所看到的“语素”,如图1所示。

但字义是一种综合性且抽象的义,如“白”,作为“字”承载了音节“bai35” + “字形” + “义”的三种元素,其中“义”项包含较多,既包含“白1”――颜色义和“白2”――否定义。当为“白1”时和“鞋”组合为“白鞋”,当为“白2”时与动词“写”组合为“白写”。作为编码体系最小单位的“字”,其所含的“义”是综合性的,当与其他的“字”组合成词时,如图1所示,其具体含义因相互接触才会浮现出来,如“白吃”“白雪”等。

因此,留学生要进入专业学习,掌握汉语的这个特殊的构词法是提高汉语能力的关键所在。而掌握这种构词法的前提则是需要对“字”的全方位掌握,但从目前的留学生学习情况来看,情况不太理想。目前主流的教学方式是以词为整体的教学,虽然符合现代汉语是以双音节词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但是却忽略了双音节词的构成过程。因此,实际情况则是:按照以词为整体学习的留学生,对每个“字”的认知较弱,当词被拆成单独的“字”时,留学生对单个的“字”辨认能力很弱,从而影响对词、短语及句子的理解,因此延缓了专业汉语的学习进度。

3. 医学语言的特点

医学语言包括专业医学词汇、短语及医学常用句式,其中医学词汇在医学专业学习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3.1. 医学词汇构成及特点

以《实用医学汉语(临床篇)》为例:全书一共七章十四课,其词汇构成主要为以下六类 [2] :

图1. 字的义项凸显

1) 主谓式2:胸闷 气短 气促 胸痛 腹胀 尿急 腰痛 尿频 尿痛 皮疹

2) 动宾式:采血 咯血 输血 止血 咳痰 缺血 贫血 缺氧 溶栓 恶心 反酸 嗳气

3) 动补式:发绀 压痛

4) 并列式:咳嗽 搏动 发作 负荷 休克 呕吐 昏迷 震颤

5) 状中式:叩诊 视诊 触诊 听诊 急诊 晨僵 多尿 多饮 多食

6) 定中式:结核 血脂 腹水 肝掌 蛙腹 血尿 黑便 稀便 黄疸 穿孔 突眼

从上述语料可以看出医学词汇的构成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胸闷”“胸痛”“腰痛”等,而“字”与“字”语义组配也是医学词汇的主要特点,因此如果掌握每个“字”的语义,能有效地降低医学词汇学习的难度。

3.2. 短语及句式特点

短语以病症命名为例,其构成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1) 部位 + 症状/病名:冠心病 胸痛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静脉曲张 胆囊炎 皮肤瘙痒 尿路感染 尿路结石 尿路畸形 喉头水肿 肾绞痛 肾周脓肿 动静脉瘘 肺间质病变 肺动脉高压 关节畸形 甲状腺癌

2) 症状(性) + 部位(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肝性脑病 白血病 类风湿结节

3) 性质 + 部位 + 症状: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 乙型肝炎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慢性滑膜炎 单纯性甲状腺肿

4) 部位运动方式 + 症状:心动过速 消化性溃疡 慢性支气管炎 周围循环衰竭

5) 性质 + 症状:腹膜型肥胖 高渗性昏迷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周期性瘫痪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医学句式特点为以下两类:

1) 句式相对简单,少用复句,多简单句。

2) 句中多用缩略式词语,如:“突感3:凌晨3点患者因突感呼吸困难到医院急诊科就诊”“无过敏史”4等。

3) 较多正式用语,如:就诊。

由以上语料可知,“字”与“字”的组配在专业汉语的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实际教学中,留学生对这种临时因缩略而构成的词如“突感”“过敏史”等都以新词对待,这样会增加学习的难度,影响学生学习进度和信心。

4. 留学生医学汉语学习实际调查分析

4.1. 留学生汉字与医学汉语的跟踪调查

经过一年的观察,留学生汉字学习与汉语持续性学习情况如下:

汉语为零起点的医学留学生,没有上汉语课前,经问卷统计,98%的留学生对学习汉字有兴趣,2%的留学生比较有兴趣。在还没有接触汉字的前阶段,留学生都表现出对汉字的兴趣,以及对汉语的兴趣。经过两个月的汉语学习以后,84.75%留学生认为汉字较难,但仍能坚持学习汉语,7.21%的留学生处于放弃与坚持的犹豫状态,8.04%的留学生因为汉字难学就处于不关心汉语学习情况了;一学期学习结束以后,认为能克服汉字学习并坚持学汉语的学生下降到59.3%,犹豫状态占5.42%,放弃者占35.3%;进入医学汉语学习以后,仅有51.52%愿意继续学习汉字,同时能坚持学习医学汉语的学生也只占约50%,犹豫状态的占5%,彻底放弃的占43.48,如表1所示。据统计,留学生认为他们能正确地写出汉字的话27.27%的留学生认为这会让他们产生学习汉语的动机,同时48.48%的学生会相信他们能学好汉语,6%的学生或获得一些满足感,如图2所示。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寻找到汉字与汉语持续学习之间的联系。但是由于汉字学习的持续性挫败,让学生逐渐放弃学习,如图3所示。

根据调查统计,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能接受他们无法学好汉字的这一结果,汉字的学习结果直接关系到医学汉语的学习效果,如图3,同时汉字的学习人数比率与七个月以后进入医学汉语学习的学生比率相比较,数值相近,如表1,从而也可证明汉字与医学汉语之间的紧密关系。

表1. 留学生汉字学习兴趣比例统计表

图2. 留学生汉字与汉语学习态度趋势图

图3. 留学生汉字学习与医学汉语持续学习趋势图

4.2. 留学生医学汉语学习实际情况调查

4.2.1. 医学词汇学习情况

1) 依靠英语对医学词汇进行记忆,比如,心动过速(tachycardia)、电解质紊乱(electrolyte disturbance)等。如完全使用英语翻译法进行医学词汇学习,这样会加重留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专用的医学英语词汇也需要学习以及专门记忆,如果同时还要记忆汉语的医学词汇,留学生会因为负担过重从而避重就轻选择英文而放弃汉语。

2) 构词的语素顺序对学习医学汉语的影响。留学生并不会因为汉字没有变化,而减轻学习时的难度。比如“高血压”和“血压高”,前者是疾病名称,后者则为症状。90%的留学生反映:逆序会让他们产生记忆混淆。根据统计,95%的留学生认为学习汉语逆序词的主要难度在于词义的混淆。比如“高血压 高压 低压”等医学词汇,虽有数量上是三个词,实际上是由“高”“低”“压”“血”四个基本单位构成,这四个基本单位进过语义组配,形成了三个词,而在有英文中的表达为“hypertension”“diastolic”“systolic”翻译为中文为“高血压”“舒张压”“收缩压”。其实在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可能留学生理解不了“高压”“低压”,与“收缩压”“舒张压”之间的联系,从医学的角度来看是“舒张压”和“收缩压”。因此,这些词汇看似简单,但从留学生的视角却字面义与医学义难以联系,增加记忆难度。

3) 英汉专业医学词汇与日常用语之间的差异。英语中的医学词汇与口语词汇是不同的,而汉语中的医学词汇与生活词汇都是由同样的“字”构成,相互交错,从字形上没有增加学习的难度,但是从词义的学习方面,留学生仍然感到困难。

4) 医学词汇中也有一些非常用“字”如“头孢霉素”的“孢”等,如留学生能掌握汉字辨认法,能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学习负担。

4.2.2. 医学用语学习情况

汉语的医学用语本次研究是从两部分着手:一是医患及家属之间的对话,二是医者之间的对话(包括护士与医生)。其中,医生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对话属于“口语化句式 + 专业词汇”的模式,学习难度较低,实用型较强,留学生普遍兴趣较大;同时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自己投射到未来职业的角色当中,可以帮助滋生内部动力,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医者之间的对话是较为难的一部分,现已“医生与护士”之间的对话中“护士通知医生”的语境为例,其句式特点为:

1) 多用简单句:如,血压80/50 mmHg心率110次/分。

2) 主要症状/床位多为定语:刚来一位呼吸困难的病人。

3) 多用祈使句。

医生与医生之间的对话包括两部分:医生间的对话,与实习医生的带教对话,这里我们主要以与实习医生的带教对话为例,其句式特点为:

1) 多为正式用语。

2) 全术语使用。

3) 简单句、短句为主。

4.3. 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和实际教学情况显示,由于汉语是“语素 + 语素”的构词模式,医学汉语词汇或短语的构成也体现了该模式的灵活性,而这种灵活性的具体表现为:有限的字可构成数目庞大的词或短语。由此,汉字5与汉语持续学习,尤其是医学汉语学习就有密切的联系,汉字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医学汉语学习成效。但在目前的医学汉语的教材中几乎都忽略了汉字的教学,同时也忽略了对于医学术语语义构成的教学。留学生在学习医学汉语时,虽已具备一定的汉语基础,但其汉字水平和对汉语词汇构成的理解能力并未达到可自由运用的程度,这两者仍需继续学习,因此在专业汉语教材中忽视这两者教学内容会影响留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

5. 汉语在国际中地位的体现

李宇明(2018)《全球视域中的汉语功能》中提到汉语作为官方语言及工作语言的运用,以及在学术领域的运用。其中在学术领域中的运用的自然科学中仅占0.59%,社会科学为0,艺术人文仅占0.56% [3] 。但是现实情况是:来华学习的留学生,除了学习中文专业的留学生能接触到由中文撰写的专业书籍以外,其他专业的留学生所学习的专业课程都多为英语。以本校的医学留学生为例,虽然他们学习《医学汉语》及《临床医学汉语》课程,但其他课程如《解剖课》《化学》等都为英文,论文撰写也为英文,这样不利于汉语在学术领域的发展。李宇明(2004)《强国的语言与语言强国》中提到:“汉语在国际语言生活中还算是弱势语言。将汉语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或工作语言的国家和地区不多;联合国虽然将汉语列为其工作语言,但是地区性或国际性的组织、会议真正使用汉语的不多;汉语在地区或国际的重要交际领域,如外交、贸易、科技、教育等,使用十分有限。” [4]

语言背后以综合国力为支撑,表现在经济往来及文化的交流。文化交流的背后体现的对世界的认知方式的可沟通性,认知的差异表现在语言方面,如词汇和语法结构等。而“字”则是构成汉语的基本单位,同时也体现了汉语独特的文化。在汉语推广初期,使用英文翻译法进行非中文专业类的课程学习,可从某种程度上加快汉语及汉文化推广速度。但汉语对外推广发展到现在,目前的教学情况已不能进一步提高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不能满足世界需要深入理解中国的需求了。用外文提升中国学术界的国际地位是“策略”,提升汉语的国际学术地位是“根本” [5] 。尤其是“一带一路”的建立,其通用语是区域内建立相互理解的根本。汉语要成为“一带一路”通用语的前提,除了基本的日常用语之外,也需要参与到工作用语、学术用语以及贸易用语等领域。因此,目前非汉语专业的英文翻译教学法不能满足当前的汉语国际推广需求了,因此改变迫在眉睫,对汉语的基本编码单位“字”需要在教学中被重视起来。

6. 结语

汉字是于“形音义”一体的语言符号系统,也是编码的最基本单位,汉语构词灵活的特点也是以“字”为基础的。对于留学生,汉字学习成效与汉语持续性学习也有紧密的联系,尤其是专业汉语,比如医学汉语的学习,汉字掌握的熟练程度决定了专业学习的速度和效果。汉字的掌握,不仅是对“形”和“音”的记忆,更是对于“义”的理解。而目前对于汉语语言的主流教学手段为以“词”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而对“字”的关注度较少。因此在留学生升级到专业学习中,除了需要学习大量的专业词汇外,还很难适应专业用语中临时组配的词及缩略词,因此造成了“专业类汉语”学习困难的后果。而专业学习则是世界深入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不仅需要加大汉字在汉语教学中的比例,还要改进其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以及解决今后“一带一路”通用语的问题。

基金项目

成都中医药大学校级教改项目,项目名称为“在华医科类(西医/中西医)本科留学生医学汉语教材改革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JGYB201952”。

汉字教学在医学留学生专业汉语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留学生为例

摘要:以词为基本单位的教学方式是目前留学生汉语教学的主流,对于印欧语系的留学生来说,“词本位”的教学方式更容易适应和接受。但如到专业汉语学习阶段,尤其是非汉语专业的学习阶段,“词本位”的教学方式反而会阻碍其学习进度。文章根据汉语构词及语法特点,结合成都中医药大学留学生学习医学汉语的实际情况发现:汉语的“字”与留学生汉语持续性学习有紧密关系,同时也影响着专业汉语的学习,因此在汉语国际推广中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汉字教学,医学汉语,留学生

NOTES

12019年11月~12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留学生本科班(60人)和在西南财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本硕共33人)先后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成都中医药大学调查的方式的纸质版问卷调查,在西南财经大学调查方式是使用的问卷星。

2说明:在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上册)对词的结构类型作出了定义,主谓式为后一词根陈述前一词根,动宾式为后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事物,动补式为后一词根补充说明前一词根,并列式为两个词义相近、相反、相同或相关的词根组合而成的词,定中和状中式都为偏正式是指前一词根修饰、限制后一词根。

3“突感”的完整形式为:突然感到。

4“无过敏史”的完整形式为:无过敏病症的历史。

5这里认为的“字”是按徐通锵先生定义以“形音义”三位一体的“字”。

Conflicts of Interest

The author declares no conflicts of interest.

References

[1] 徐通锵. 语言论——语义型语言的结构原理和研究方法[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 130.
[2] 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上册)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206-211.
[3] 李宇明, 王春晖. 全球视域中的汉语功能[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5): 17-26.
[4] 李宇明. 强国的语言与语言强国[N]. 光明日报, 2004-7-28(B1).
[5] 李宇明. 用中文表达世界知识[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8-9-14(4).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Inc.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and the related PDF file are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